开启左侧

网络社区运营的核心要素都有哪些?

[复制链接]
在线会员 B5tmA 发表于 2022-12-31 09:34: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集社区经营的中心因素皆有哪些?

精彩评论5

avatar
在线会员 J8AJeV 发表于 2022-12-31 09:3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决定社区成败的三个要素

对于产品或品牌来说,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就成功了一半;如果定位有问题,再怎么运营也无济于事。同理,对于社区来说,定位也是最重要的,实际操作时需要考虑以下三个问题。

市场是否够大


这一点简单来说就是,社区定位在哪个领域,是否有足够量级的用户人群和需求。社区的产品形态决定了只有形成规模效应,才可能成功。如果市场规模足够大,意味着只要你能分得其中 10% 的份额,社区人群的基数就足够大,也就具备了建立的条件。

如果定位在细分且小量级的领域,首先,没有足够的人群基数,不足以让社区运转;其次,市场小意味着商业价值可能也不大。如果没有商业价值,这个项目就是不完整的,也无法持续。

所谓的「小而美」是很难生存的,大多只是团队招聘和公关时的噱头。比如,知乎初期的用户人群集中在互联网领域,大多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再加上并未开放注册,所以那时的知乎是一个标准的「小而美」产品。但之后发生了一个关键性转折——用户群体从互联网扩展到其他领域,且占比不小,增速不慢。假设没能做到这点,知乎只停留在互联网领域,它不可能有现在这么大的用户规模和社会价值。

再看豆瓣,有评论说它的内容水准发生了变化,其实这是用户规模扩张的必然结果。之前的小众文艺范儿是以用户人数少为前提的。当海量用户涌入后,这样的社区文化必然受到冲击。但如果豆瓣不促进用户增长,对公司的估值和商业化都会有很大影响。

所以说,尽管豆瓣前期定位的文艺路线让人羡慕,但市场规模和受众人群较小则影响了产品的发展,只能将定位向外延突破。这就是定位时选择小规模市场给后续发展带来的难题。

目标人群是否善于 UGC


豆瓣之所以拥有目前的影响力,一个重要原因是书影音爱好者这一群体。他们更善于用文字表达细腻的情感,有着很强的优质内容生产能力,也有很高的活跃度。豆瓣最初的内容和社区文化,就是由这样的人群创建的,也为后续优质内容和用户的扩充奠定了基础。

除了书影音爱好者,互联网从业者也是 UGC 能力很强的人群。他们的特点是在线时间长、活跃度高、可以熟练地使用互联网产品、有文字功底。简单来说就是会玩儿,而且能玩儿出各种花样。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vatar
在线会员 YYGG9b6gv 发表于 2022-12-31 09:3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答来自大神张亮 运营是一种手段,那么如果简单的划分一下,运营工作会涉及哪些层面呢?

我个人通常将其分为三类:

网络社区运营的核心要素都有哪些?

1、内容运营
在讨论内容运营之前,我们可以想想下面的问题:
一个电商网站有没有内容?一个门户网站有没有内容?一个企业/政府网站有没有内容?一个搜索引擎有没有内容?一个社区/BBS有没有内容?
当我们打开一个电商网站,我们看到了琳琅满目的商品列表,列表中的每个商品有图片、有名称、有价格,甚至还有折扣信息,当我们再点击一下商品,我们看到了商品的详情,也是有图片、有描述,有各种各样夸商品的文案,有各种各样成功购买用户的评价、打分、晒单、讨论;
当我们打开一个门户网站,我们看到了好多新闻,有文字的、图片的、视频的,有各种各样的专题,还有博客、微博等等五光十色充满我们的视野;
好了,我们又来到了企业的官网、政府的门户,我们看到了各种关于企业和政府的新闻,各种法规、政策,各种企业产品、政府职能的描述;
我们来到搜索引擎,搜索了一个词条,我们发现了百万个结果,每个结果除了标题,还有被搜索词条的标红,有链接地址,有icon描述这是否是一个推广付费的展现;
最后我们去了BBS,去了社区,我们看到这儿的人们在讨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人吐槽、有人思考人生、有人写小说、有人打嘴仗……
于是,我们发现上面题目的答案非常简单:不管是电商、门户、企业、政府、搜索引擎、社区还是bbs,都有内容。他们的区别只是,内容的类型不一样,展现的方式不一样,带给受众的感知不一样,可以参与和互动的方法不一样。
那么,既然所有互联网产品都需要有内容运营,只是不同的互联网产品,内容运营的侧重点不同。那么,内容运营是什么?
我认为,内容运营是指通过创造、编辑、组织、呈现网站内容,从而提高互联网产品的内容价值,制造出对用户的黏着、活跃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的运营内容。
好了,如果我们已经明确的认知到了所有的互联网产品都是有内容运营工作要做的,我们就可以考虑一下内容运营的工作究竟会包含哪些内容:

网络社区运营的核心要素都有哪些?

1)创作内容(采集或者原创,各种内容类型都包涵)
2)编辑审核
3)推荐和专题制作
4)找到需要这些内容的人,并且想办法呈现给他们
5)根据数据和用户反馈,进行调整与优化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既然有这么多工作,那么内容运营的核心是什么?
还是我个人的看法:
1)持续制作对用户有价值的内容,保证用户可以在站点获取这些信息
2)根据KPI降低或者提高用户获取内容的成本
3)协助网站和产品获利
内容运营是一个非常讲究文案能力的工作,它对任职人员的思路灵活度、创意、逻辑都有要求。你不能想不出有趣的新鲜的点子来规划和展示你的内容,你也不能过分浮夸搞的用户不知你所云。
内容运营的载体相比过去也有了爆发式的增长,渠道也增加了很多。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考验每个内容运营对于新媒体、新终端的学习能力,同时也考验着内容运营人员能否针对不同渠道、终端的特点,因地制宜的进行内容设计。
2、用户运营
在我看来,用户运营是指,以网站或者产品的用户的活跃、留存、付费为目标,依据用户的需求,制定运营方案甚至是运营机制。用户运营已经扩展到针对不同类型的用户进行有针对性的运营策略的阶段。
所有网站和产品都需要引入新用户、留存老用户、保持用户活跃、促进用户付费、挽回流失或者沉默的用户。
不同的网站和产品对于用户运营的方式和方法有很大差异,取决于网站和产品有多依赖用户,内部如何定义用户。将用户定义为User和定义为Member,会带来完全不同的运营策略和运营手段甚至产生不同的运营工具和运营指标。
用户运营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掌握自身用户的用户结构。
你的用户是男性多还是女性多,他们分布在什么样的年龄层次,集中在哪些省份,他们受教育程度如何,兴趣点有哪些,这些数据中,是否可以产生用户类型,blahblah……这些都是做基础用户分析的指针,而对基础用户的分析会决定运营人员应当采用何种运营策略、使用何种运营工具、发布哪些运营活动和内容。
用户运营要做的另一件事情,就是了解用户的规模以及增长或衰退情况,并进行适当的用户分级,新用户多少、老用户多少、每日增长规模多少、用户都处于怎样的生命周期。明确了这一点,你才能了解你的网站和产品处于什么样的时期,你的用户处于什么样的时期,然后你才能了解对用户进行运营的目标所在。从而选择合适的运营方式。
如果你从事的是一个社区或者交易平台的用户运营,那么你还需要熟悉用户的兴趣习惯,你的用户喜欢创作UGC,还是喜欢交易,是喜欢韩庚还是喜欢长腿欧巴,习惯打折还是可以忠诚度管理。
最后,你还要熟练的掌握网站的用户行为数据,通过网站的用户行为数据的分析,你会懂得用户为什么来、为什么走、为什么活跃、为什么留存,对新用户的增长,已有用户的活跃和留存,活跃用户促付费,流失用户的挽回都有对应的措施,才能达到所谓“想得出办法、干得出事情、负得起责任”这样基本的用户运营职责。
那么我们回过头来看,用户运营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就是开源(新用户拉动)、节流(防止流失与流失挽回)、维持(已有用户的留存)、刺激(促进用户活跃甚至向付费转化)。
最后,你如果还能具备从用户需求出发反向提出产品建议的能力,那么用户运营工作将完全不会是一个难题。
3、活动运营
什么是活动运营?
我的理解是:活动运营是指,通过开展独立活动、联合活动,拉动某一个或多个指标的短期提升。
对于所有的网站和产品来说,活动运营人员几乎是标准配置,因为活动是用户感知最明显的一项工作。
网站和产品的活动承担很多职责,可以达成很多目标。活动可以为产品探路,很多产品的功能可以从活动中总结和提炼。比如,一个电商网站发现促销打折的活动用户很喜欢,那么它可能就可以将它固化成:团购系统、优惠券体系、秒杀功能,等等;比如,一个社区网站发现邀请活动可以有效的拉动注册用户,那么它就可能将这类活动固化成:推广员机制;比如,一个产品发现可以用签到等手段活动提升用户的持续活跃,指引用户行为,那么它就可能将一大类差不多的活动固化成:任务系统等等。
一个活动运营的日常工作是什么?当然是策划活动。但是策划活动是一个非常笼统的概念,它具体包涵了:
1)活动文案的撰写。
文案你得写,哪怕一开始你写的很难看,写的多了,你自然知道什么样的东西用户看得懂,也就知道什么样的活动可以勾引你的用户。
2)活动流程的设计
活动流程你得设计,哪怕一开始的流程无比简单,做的多了,你自然也会悟出什么样的活动流程是自然的,妥帖的,用户乐于去执行的。
3)活动规则的制定
活动规则你肯定得制定,你会从中了解用户喜欢什么样的规则,发奖应当让用户领取,还是直接推送告知用户,你会懂得规则如何设计让用户明了,几步操作是用户的极限。
4)活动成本的预估
了解拉动一个指标的单人成本,活动会不会被刷,风险在哪里,如何控制?一个活动必然有需要付出的成本,多了运营成本的压力太大,少了用户不愿意付出劳动,活动设计的再漂亮也是白搭。
5)活动收益的预期
付出了当然有收获,你的活动是为了拉动什么样的指标,为网站和产品带来怎样的收益,收益不仅仅是收入,还有用户活跃、留存,减少流失,这一块内容是你设计活动的目标。
6)活动效果的统计
你需要明确的让自己和领导知道,活动效果好不好,如果不好,如何改进,能不能在活动中通过调整文案、入口来提高活动的效果。如果一类活动的效果不好,那么下一次就不要进行同样的活动设计,如果一类活动的效果很好,你也要懂得如何总结形成活动机制,让它持续的贡献效益。
7)改进活动的措施
这一点通常会在活动报告中体现,但活动上线之前,你就要预备到可能会在活动中启用一些措施,促进活动效果的提升。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活动运营的核心其实是花少钱办大事儿。对活动运营其实还有一个更高的要求是:有结构化思维能够帮助产品将活动常态化。
我们零零碎碎说了这么多,你发现了什么?是的,运营其实真的就是一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vatar
在线会员 2p9KVB 发表于 2022-12-31 09: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知乎翻了一圈,貌似真正从落地的层面去谈到如何做好一个社区的帖子和问答并不多。
本人之前曾从这里受益,正好前两天在公司内部也写了点有关于社区运营的东西,在这丢出来,试着简单的抛开“要素”,从“一个社区的典型成长路径”这个立场来粗浅谈谈。
为了便于理解,我以假想自己创建一个简单的社区或群组为例进行说明。这样一个社区从无到有到成熟,我认为其成长路径里有这么几个关键节点:1)创建;2)信任感与价值确立;;3)去中心化,社区成员之间关系网的构建;4)社区的“自生长”。
逐一来讲。
第一,创建和初始用户的获取。
创建没什么太多可说的,该填的信息填,该做的图做。唯一值得说说的或许是名字,对于群组而言,一个好的名字应该是能够让用户产生明确预期的,它要么可以带来某种特别的感觉(比如有趣和共鸣),要么可以带来明确的价值认知,即让用户知道他在这里可以得到什么。
举例,试体会你看到一个叫做“勒布朗詹姆斯”的群和一个叫做“每天一张LBJ高清酷图”的群时的区别。试体会一个叫做“新浪员工交流”的群和一个叫做“一入新浪深似海,从此节操是路人”的群的区别。
另一点需要强调的是,任何一个好的社区,一定都有某种普世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普遍是利他性且能得到广泛认同的,最终体现在一些规则上。例如,很多活跃数十年而不衰的色情网站论坛,都会通过规则要求用户们认真回帖感谢他人。
初始用户的获取常见的是拉身边的熟人,或者基于社区的定位做一些较精准渠道上的推广宣传,这一部分说的人也很多了,不展开。

第二,信任感与价值确立。
这是几乎所有群组和社区运营者都需要去突破的一环。
在最初加入一个群组时,除非盟主自身有极大影响力(如林更新),否则,几乎所有用户在入群伊始的心态都是“先看看这里有什么再说”,能否打破这种观望心态,在社区与用户间建立起信任感,让用户对社区产生明确价值诉求和依赖,决定了这个社区能否走向活跃。
信任感通常产生于社区提供了超出用户期待的服务和回报之时,例如林更新联盟里的粉丝们本来只是想进来看看,结果真的见到林更新过来跟他们互动;例如加入早起群的朋友们本来只是想看看,结果我每天在群里发的各种干货让他们很受用,甚至有一天真的自己能够早起了;例如加入了一个群本来只是不明觉历,结果发现这个群里真的每天都有很多牛人大神在群内各种喷,让自己眼花缭乱大开眼界。
直白点讲,这一过程就是从“不确定在这里可以得到什么”到明确知道“这里可以给我提供什么价值”的过程。这一步产生后,那些原本只是观望的用户会开始愿意在社区内去更多产生行为,例如发言提问和吐槽。
当然,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面,有了信任感和价值后,用户也会开始对社区有期望,正所谓爱之深恨之切,假设他们的期望持续得不到满足,这些用户们是可能会愤怒甚至倒戈的。

第三,去中心化。
截止到第二步为止,这个社区的人际关系网络都仍应该是一个高度以社区创办者、管理员或明星用户为中心的状态,它意味着较大的风险——社区的存活与发展,将取决于那少数的几个人。一旦这几个人不堪重负又或者是明星用户离开,社区很可能将毁于一旦,事实上,这样的场景在很多社区的发展史上曾反复出现过。
要解此结,需要去中心化,把一个高度中心化的网络变成一个几乎无中心化的网络。二者的区别,我通过以下两张图来说明——

网络社区运营的核心要素都有哪些?

图a

网络社区运营的核心要素都有哪些?

图b
在以上两图中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图a中的网络完全依赖于A,如果A消失或崩溃,整个网络将会完全消失。而在图b中,A即便仍然是一个重要的中心节点,但由其他节点之间的联系已被充分建立起来,即便把A从网络中拿走,整个网络也仍然可以保持较高的紧密度继续存在下去。甚至是,即便出现多个节点崩溃,这个网络也仍然还可以存在。
基本上,这也就是社区到了这个时候要进行“去中心化”的原因所在。
去中心化的常见套路又有两种。
一是培养和发掘追随者。假设你的社区是拥有一个能够被大家所认可的普世价值观的,并且已经已经与用户群体间建立起信任感,通常这个时期会逐渐冒出来很多积极分子,他们对于社区存有较强的热情和投入感,你需要去观察、鼓励和发掘他们来帮你在社区中去做很多事,甚至,过往本来是创建者们扮演的一些重要角色(如精神领袖,话题发起者等),需要大胆由这些追随者们来完成替代,当原本的一个中心变成了多个中心时,社区的生命力和可持续性都会同时得到加强。
二则是通过引导,帮助社区内的用户间建立起关系。社区的本质是由众多个体构成的一个信息关系网络,而QQ群、豆瓣小组、论坛等都只是这个网络的载体而已,就像上面的图a和图b所展示的,只有的组织中的众多个体彼此间产生连接时,一个社区才能真正成型。如果你去观察,你会发现所有活跃的QQ群里,用户间的关系都会是很多元化的,并且,这种关系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沉淀到产品中。
促成用户建立关系的方式,大面上主要有依靠讨论互动和依靠共同行为两种,此处不展开做过多叙述。
第四,社区的“自生长”。
当社区中的多元化关系链被建立起来后,一个社区就具备了“自生长”的能力,这个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对社区已无法完全掌控,会有很多事件、话题和关系在社区内自然发生,这也是作为运营人员最希望看到社区内出现和发生的状态。
到了这个阶段,运营人员最应该做的,只有一个件事,就是基于社区的共同价值观为社区的行为言论划出一条边界又或者制定出某些游戏规则,在规则内,大家可以完全自由的讨论和互动,但一旦触碰到规则,则应该坚决封杀。进入到这个阶段的社区,基本已进入成熟状态,此后,考验运营的,一是可以将社区的成熟和活跃状态维持多久,这里需要考虑的或许是当大量UGC产生后,如何筛选出优质的内容进行二次传播和更精准的推送,以及如何梳理出一套基于UGC的内容框架和体系,帮助和引导那些零散产生的UGC内容可以更整体更结构化也更具有粘性一些;二是此后社区进入下滑衰退期时,如何减缓其衰退的速度,这里可以做事的维度也很多,不一一展开了。
相比起前三个阶段而言,社区成长的这最后一个阶段对于运营人员或许考验会稍低。
但需要正视的现实是,所有社区和产品一定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这是不可改变的。人们使用社区的需求永远存在,但对于某种产品形态的热情却可能会是周期性的,并且也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产生很多新的使用习惯(如web2.0时代诞生了社会化问答网站),所以我们会反复看到很多不同类型的社区型产品在不断出现,甚至,这种产品形态上的迭代可能会是循环的。
<hr/>文末送大家两个小福利,关注「有瞰学社」公众号,可免费获得:

  • 我们为 20-35 岁职场人准备的职场增值资料包
  • 我的私人微信,可看到高质量朋友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vatar
在线会员 GpLZL 发表于 2022-12-31 09:3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都讲很好,我觉得实操要有具象焦点、清晰的脉络与驾驭要点,本人说说自己的一点浅识。

网络社区运营的九大核心要素:

第一大要素:机制!
      机制是为社区成长服务的,没有机制社区无规章可循
      机制关注什么?
      1/制度:规章
      2/地位;等级
      3/荣耀:勋章、荣誉
      4/财富:金币、积分
      5/教程:或许老手觉得无所谓,但玩转社区不是这么简单的,所以教程帮助很重要。
第二大要素:用户! (用户=需求,需求=用户
      1/如何关注用户
      2/如何关注用户成长
      3/如何引导用户、培养用户
      4/关注关联、关系用户群;
      5/用户的进阶、分级管理(包括了游客、新会员、看客、轻分享活跃份子、重分享达人、牛B专家、意见领袖、版主、编辑、管理员)
第三大要素:内容(内容=需求,需求≠内容
      1/什么是内容:热点、话题、玩乐、问题、分享、知识、活动、消费信息、内容聚合;(活动也是内容的一部分,活动往往解决下面3/的问题)
      2/内容是什么:需求,指向娱、助、享、试、购、榜、形、品;
      3/内容的评价标准:大众心声、娱乐至上、情感软胁、重度分享、需求痛点;
第四大要素:互动!(互动产生的内容与关系创造用户)
      1/互动的3大目的:
        1)让用户的分享得到尊重和认可;   
        2)营造良好的分享氛围;   
        3)激发精彩观点甚至激发创造新的内容(如是问题尽快尽可能地解决问题或指引解决思
          路);
    2/互动的形态:基础性、周期性、评估性、轻参与、重分享、基础需求、需求痛点。。。
    3/互动的2大价值:互动创造内容、互动制造关系。
第五大要素:关系!(关系=需求,需求≠关系
    1/关系的利用:泡、结党、碰撞、利益、膜拜、驾驭...
    2/关系的摩擦:他(或他们)是谁?他(或他们)干了什么?我的响应态度?我如何响应?给了他(或他们)什么影响?我得到了什么?
    3/关系的维度:上下层级、兴趣圈子、立场派别、亲疏距离
第六大要素:体验!
   1/产品与功能体验;
   2/内容控制与梳理体验;
   3/穿透需求痛点的快感体验;
第七大要素:数据!(数据=需求,需求≠数据)
   1/数据反馈运营的结果,修正运营的方案;数据反映体验与产品的优秀与否;
   2/数据是什么:内容数据、用户数据、目标数据;
   3/运营开始前,整体数据反映的需求是否坦露在你面前;局部需求的数据是否让你洞察、穿透
     需求本质,让需求裸露在你面前。
第八大要素:渠道!
   1/合作渠道
   2/传播渠道
   3/营销渠道
第九大要素:价值!
   1/媒体;(影响力)
   2/营销;
   3/服务;
   
总结:关注需求、关注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vatar
在线会员 4mgOmK 发表于 2022-12-31 09:37:08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声明,我理解的社区,是非熟人的社会网络, 熟人之间的SNS也有社区属性,但社交通信属性更强,我下面的讨论不涉及SNS。
这样的网络社区,要能帮助人们实现弱关系(与亲人挚友等强关系对应的,基于兴趣话题建立的关系)的社交
最核心的要素我认为是:内容和关系。内容是建立关系的基础,关系是促进社区粘度的催化剂。
内容:人际关系的有效建立,取决于事件本身对于特定的人是否具有强大的串联性,而在网络上,文字互通和基于话题的讨论的内容交互是最有效的方式。内容运营就是要激励高质量的内容交互。这一方面是从产品设计上如何突出高质量的内容,如何设计方便有效的交互方式,创建积极的社区氛围,另一方面其实涉及到用户运营,要把握核心用户的需求,才能更好地激励他们持续创造高质量的内容。另外,运营团队也可以通过活动运营来激发内容的交互。
关系:涉及如何让用户快速有效地找到TA想认识的用户,建立关系之后又如何能在社区里方便地交流,维护好这种关系。交流的工具渠道越符合用户需求,就越有效。在初期,社区运营人员也可以主动地帮助用户建立关系,比如做相关的推荐,或者组织活动等等。
从社区运营的几大维度——用户运营、内容运营、活动运营、渠道运营和产品运营——来说,我认为用户运营和内容运营是核心,产品运营是助推器,产品改进符合用户需求和社区目标,能减轻运营的负担,活动运营和渠道运营是辅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更多+
用专业创造成效
400-778-7781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意见反馈:server@mailiao.group
紧急联系:181-67184787
ftqrcode

扫一扫关注我们

Powered by 职贝云数A新零售门户 X3.5© 2004-2025 职贝云数 Inc.( 蜀ICP备202410472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