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2022 年即将到来,你以为哪些公共设备假如可以进一步完善 ...

[复制链接]
在线会员 鲭碸O勿你 发表于 2023-2-23 09: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22 年行将到去,您觉得哪些大众装备假设能够退一步完美 ...

精彩评论5

avatar
在线会员 98kqiX 发表于 2023-2-23 09: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住宅区域配备幼儿玩耍的活动场所。不需要很大的空间,一个小小的有阳光的空地就可以。没有大型游乐设施也完全可以,但是要限制机动车驶入。
户外活动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不但对体格发育有明显的好处,而且阳光的照射可以促进眼睛的发育,避免近视的发生。住宅区域如果能有简单的儿童玩耍区域对带孩子的家长是非常方便的。小区内的活动空间被挤占的太多,如果路面上有车辆行驶是不能放手让孩子玩耍的。因为机动车驾驶员存在视野盲区,不容易看到小朋友。让小朋友自由玩耍的话会可能引起意外事故。
6个月到3周岁的托儿机构。这个年龄段是对家庭考验非常大的时间段,双职工家庭只能依靠老人来帮忙照顾。如果顾不过来,就只能考虑请保姆照顾。但是住家保姆是非常大的一笔支出,不是每个家庭都能负担得起的。要不就是把孩子送回老家,父母亲上班养家。变相的形成了留守儿童。或者一方辞职在家照顾孩子,这对家庭的经济压力也是非常大的。目前大部分的幼托机构存在的问题是:不接收年龄太小的孩子、收费昂贵、不够正规、数量少。正规、价格合理而且离家近的托儿机构如果能够推广,才能减轻年轻人的生育负担,让家长能放心的去上班工作。
家庭卫生间 。已经设计好的无障碍卫生间可以作为家庭卫生间来使用。人流量多的地方公共卫生间应该有除男女厕所之外的家庭卫生间,方便妈妈带男宝宝、爸爸带女宝宝上厕所。也方便老人出行时需要照顾的情况。也可以避免家长外出上厕所时孩子脱离视线的情况。
防止坠落意外的栏杆。儿童对环境危险的预判是非常不足的。每年都有孩子在这些区域出现意外事故丧生的悲剧。在河流、水渠、施工区域、高楼的顶层等高危区域安装上防护栏杆或者阻断同行的装置,可以减少意外的发生。有水域配备有合理数量的可供急救的救生圈可以方便急救。
免费的视力保健和口腔保健。目前在幼儿园阶段是有相应的保健项目。如果能推广到更早对孩子的健康更好。一岁时的眼科检查和口腔科检查是非常重要的。早期的口腔检查可以帮助发现牙齿发育异常、避免乳牙蛀牙。眼科检查可以发现弱视、斜视、白内障,还有很罕见的视网膜肿瘤,越早发现,治疗效果越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vatar
在线会员 vCUCSWp 发表于 2023-2-23 09: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社会在不断进步,发展空间很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vatar
在线会员 VeUB7M 发表于 2023-2-23 09: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一名建筑师,俩娃妈妈,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
在没有孩子之前,出门在外,出于职业习惯,也经常观察一些公共场所功能是否齐全、动线是否合理,以便将来自己在做设计时,能够给客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成为妈妈之后,对公共场合的母婴设施有了更多的关注。坦白地讲,现在很多新建的公共设施已经有了母婴关爱的意识,但是整个社会的普及率还有待提高。另外如何做好母婴设施的管理也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公共场合的母婴设施主要为了方便父母带婴儿出行,尤其是针对小月龄婴儿的吃喝拉撒行这些问题。其实总结下来就是要解决三大问题:1、婴儿车使用方便2、吃奶方便3、入厕方便。
一、婴儿车使用方便
这个问题主要集中在公共交通方面和道路设施。我家老大在北京出生,出生的时候姥姥为了孩子舒服,买了一款很大的婴儿车。那个时候我们在北京没有车,住的是没有电梯的老房子。每次带孩子出门,会遇到各种困难。
第一:没有电梯,婴儿车出行困难。
出门第一步需要把婴儿车扛下楼。如果老公不在家,我自己需要带孩子出门,几乎无法完成。我要扛车、抱孩子、还有孩子出门吃喝拉撒要准备的东西。如果有电梯的话,孩子、日用品都可以放在婴儿车里,推着就可以下楼了。
第二:因为没有车,带孩子出门只能打车,公共交通问题更多。
公交车根本上不去,门口有台阶,车上也没有放置婴儿车的位置。
地铁的话,一些地铁站由于建设时间较早,以楼梯作为主要垂直交通,很难找到方便可用的直梯替代。就算整个交通环节,只有一个环节没有打通,对宝妈带娃出行来说,都像一场灾难。
第三:人行道路口位置没有缓坡。
走在马路上,特别是过马路的时候,要从人行道上上下下。可是现实是有些人行道路口位置并没有缓坡,宝妈只能推着婴儿车咯噔一下。若遇见宝宝在车内睡着的情况,宝妈只能将重重的婴儿车抬起,再轻轻放下。对于身材娇小的妈妈来说,每次出行都是对体力的巨大考验。
第四:公共场所大门难开。
就算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到达目的地,可有时候还是会被大门难倒。有的人觉得这有什么可难的,可是对于独自推着婴儿车载着宝宝的妈妈来说,还真是有些困难。如果大门是关闭的,宝妈要先停下婴儿车,一只手推车一只手去开门,还要想办法一边用身体挡住门,一边把婴儿车拉进来。有时候遇见双层门,更是得在狭窄的空间内重复2次,确实带来了很多不方便。
这些不方便虽然经过克服都能被解决,可是作为一名辛苦带娃的妈妈来说,这些设施如果考虑更周到的话,这些苦难麻麻们也不愿意遭受啊!
这些困难好解决嘛?其实并不难,对于新建的公共设施,在设计和安装时,就要考虑特殊人群的使用需求。对现有的设施,最好能够进行改善。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提高这些无障碍设施的普及率。
1、公共交通所有必要步梯附近都设置直梯或者坡道,便于婴儿车或者轮椅的出行。在国外生活时,我见过停车场半层楼梯的高度,大约不到8个台阶的位置,也专门设置了一台直梯。如果没有直梯的话,很难想象婴儿车或者轮椅如何完成垂直交通。在公共空间内,所有的台阶旁边,都能很快找到坡道方便婴儿车推上推下。这些人文关怀,必须在设计初始就要考虑进去。并且只有提高了这些无障碍设施的普及率,才能让需要的人群畅通无阻。

2022 年即将到来,你以为哪些公共设备假如可以进一步完善 ...

图片来自网络

在大型公共建筑内,所有直梯位置都要有明显的标识指示。
我做过设计,所以理解有很多时候条件限制,也不是想在哪里设直梯都可以的。有时候条件困难,或者二次装修之后,直梯的位置比较隐蔽。这个时候就要加强标识管理,要有足够的清晰的标识指示,帮助目标群体迅速找到直梯位置,完成服务。想象一下宝妈独自带着小月龄婴儿乘坐火车或者飞机,还带着行李,在诺大的车站或者机场来来回回找不到直梯不能完成垂直交通,也是很郁闷的。

2022 年即将到来,你以为哪些公共设备假如可以进一步完善 ...

图片来自网络

2、公交车设计也需要有所改进。随着国家三胎政策的出台,以后多孩家庭越来越多。常见的5人座轿车将不能满足家庭出行需求,会有更多家庭选择公共交通。在国外,我见过公交车门口是平坡,没有台阶,高度和人行道高度基本持平。偶尔会遇见高度不同的公交车,车上也会伸出一块电动辅助板,架在人行道和公交车台阶上,帮助婴儿车或者轮椅上下。

2022 年即将到来,你以为哪些公共设备假如可以进一步完善 ...

图片来自网络

在车上,司机后面的前排横向座椅并不是固定的,可以折叠起来,放置婴儿车和轮椅。出于安全考虑,这个位置还有专门的安全带。司机在确保车辆系好安全带之后,才会开车。

2022 年即将到来,你以为哪些公共设备假如可以进一步完善 ...

图片来自网络

3、所有的路口进行缓坡改造。不需要很大,只要能满足一辆婴儿车和轮椅的出行即可。小小的改动,增加大大的幸福感。

2022 年即将到来,你以为哪些公共设备假如可以进一步完善 ...

图片来自网络

4、公共场合大门的改进。在国外,基本所有公共场合的大门都有一个神奇的开关——轮椅专用开关。轻轻一拍,门自动沿着前进方向自动打开,推着婴儿车的我们也跟着沾光,再也不用想尽办法去开门了。这种开关内外都有,而且高度设置非常合适轮椅使用,非常人性化的设计。

2022 年即将到来,你以为哪些公共设备假如可以进一步完善 ...

图片来自网络

这些小小的举措,真的能极大改善母婴人群出行。说完出行,再来看看带娃出门的另一大难题——吃奶问题。
二、哺乳方便
母乳喂养的妈妈都知道,宝宝吃母乳是很频繁的,间隔2-4小时,而且随时随刻,饿了就会哇哇哭。所以给孩子哺乳期间,我是很不愿意出门的,因为太太太不方便了!大部分人都认同母乳是宝宝最好的口粮,为了给宝宝哺乳,我可以忍受乳腺炎、乳房变形、长期腰疼,但真的很难接受公共场合给孩子喂奶。但又别无选择。大部分公共场合是没有母婴喂养室的。我买过很多哺乳巾,可是如果没有人随同帮忙,孩子饿急的时候真的就什么也顾不上了。我多么多么希望公共场合能提供母乳喂养室,给妈妈和宝宝提供方便,也爱护妈妈们的隐私和尊严。
母婴室的位置要方便好找,毕竟孩子饿的哇哇大哭时候妈妈也是骄躁不安。不必要每层都有,一栋楼里有一间就够,只要保证有明显的标识。可以设置在卫生间附近,便于寻找。
房间不需要太大,但麻雀虽小,五脏要俱全。

2022 年即将到来,你以为哪些公共设备假如可以进一步完善 ...

图片来自网络

首先需要提供洗手消毒设施,开水,奶瓶涮洗消毒设施,婴儿座椅或者婴儿床。还要为母乳妈妈提供一张非常舒服的喂养椅,最好设置成几个小隔间,带有门帘,方便多位妈妈同时喂养。最好在配有婴儿尿布台,因为宝宝的吃喝拉撒一般都会接连发生。
母婴室的设置并不难,但一定要落实好管理好。要保证妈妈们需要时候门能及时打开,要保证屋内的母婴用品能够及时补充,房间保持干净卫生。
其实还有很多哺乳期的妈妈,独自出门遇到涨奶时也需要母婴室。如果奶水过多,不及时排空,妈妈很容易患上乳腺炎。我以前遇到这种情况,只能就近找个卫生间,但是隔间里往往没有插座,无法使用电动吸奶器,非常不方便。所以公共场所有了母婴室,妈妈们也可以放心大胆地独自出门了。
其实还有一个想法,如果母婴室可以用二维码管理,有一个app可以显示身边可用的母婴室,帮助妈妈们能够及时找到一个舒服的空间给孩子补充粮食,那将会更加方便和便捷,毕竟宝宝们随时随地会饿呀。
三、入厕方便
孩子出门,最大的两个问题,除了吃奶就是拉屎了。给宝宝换脏了的尿不湿,如果宝宝能够平躺着,妈妈一个人还能勉强操作。如果宝宝没有条件平躺,那妈妈一个人换起来绝对还是有些困难的。但是宝宝在外面拉屎了,也不能一直不换啊。
有人说在现有的卫生间里加上宝宝尿布台就可以了,但有的时候妈妈真的会需要一个帮手。在现有卫生间旁边设置一间家庭卫生间或者和残疾人卫生间合并也是可以考虑的。毕竟残疾人卫生间空间稍大,利用率不如正常卫生间高,与家庭卫生间合二为一还能节省空间。

2022 年即将到来,你以为哪些公共设备假如可以进一步完善 ...

图片来自网络

没有条件的也请在现有卫生间加装婴儿尿布台。这些小小的举措,真的能帮妈妈带娃出行减少很多烦恼。
现在国家大力号召家庭生育3胎,真的是要多多了解养娃带娃路上的各种辛苦难事,哪怕是解决这样的小事,也能帮宝爸宝妈排忧解难,才能给更多的父母勇气去养育更多的孩子。
除了公共设施上的改进,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国家要培养和管理父母,和家庭一起抚养孩子成长。国家和社会要对父母进行长期的指导帮助和监管,保证各个阶段的父母都能够被动接受科学育儿知识的学习。
现阶段,父母可能是最随意的职业了,不需要专业培训,不需要持证上岗,宝宝们就像抽盲盒一样,不知道是否能遇上靠谱爸妈,爸妈们也时常稀里糊涂,后知后觉。我养育孩子的这几年,也经历过不少“如果早知道就好了”的事情。所以,如果父母们能够在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提前被动学习科学的育儿知识,一定会少走很多弯路。
在国外的时候,妈妈怀孕期间医院会设置一些新手妈妈课堂,提供最基础但是很权威的母婴护理知识,为新手爸妈保驾护航。新生儿离开医院的时候,护士要先确保婴儿有合适的安全座椅并且正确安装,才会允许父母带着婴儿离开医院。
香港卫生署官网上也有非常详细权威的育儿知识,帮助爸妈在遇到问题时及时查询,不慌不乱。
美国婴儿出生以后,每个需要体检的时期,都会收到官方机构寄来的一份本阶段孩子成长抚育要点。小月龄的宝宝主要普及一些吃喝拉撒疫苗的问题,稍大年龄的宝宝会提前告知父母孩子生长发育运动饮食各方面的知识。
这些举措就能保障每一对父母都能提前被动接受到这些科学的育儿知识。
我们也可以学习这些思路,建立一个官方的育儿网站,提供孩子成长所需的各种科学的育儿知识,包括营养饮食、常见疾病、生长发育、体育运动、心理健康等诸多内容。甚至可以要求父母像打卡一样完成每个阶段的学习。
最后想说,养娃的确不易,更何况多孩家庭,诸多压力。全社会多多考虑母婴需求,多一些人性化设计,多一些社会的关爱,年轻一代才有勇气去生养更多的孩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vatar
在线会员 vFSKOoqYwI 发表于 2023-2-23 09: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边可以做一个小型母婴室,宝妈一个人带娃出门孩子说拉拉,说尿尿,说饿饿,在路边万一需要换尿布或者吃奶会方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vatar
在线会员 BNaHK 发表于 2023-2-23 09: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坐标广州,作为一个二胎妈妈,据我不完全的统计,广州公共场所母婴室配置率可以说是低于50%;有的公共场所就算配置了,那也是数量不足甚至形同虚设。
我遇到的实际情况是:

  • 儿童医院、儿童公园等儿童为主的公共场所,竟然只有一个母婴室。记得有一次带着姐姐和弟弟去广州儿童公园,母婴室装修豪华十分高大上,但一个面积超大的公园里竟然只有一个母婴室,还得我抱着拉了臭臭的弟弟从南到北跑遍了半个公园才换成尿片;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儿童医院,一个小小的母婴室里只有两个座椅一张尿布台,而且面积狭窄,空气局促;
  • 区级及以下图书馆几乎都是没有母婴室的,当我想带三岁的姐姐去区级图书馆看绘本,遇上需要换衣服的情况,就只能在厕所进行;
  • 即便配备了母婴室的场所,清洁不足、设施不全也是常态。有的免费公园,在第三卫生间加建尿布台,就直接作为母婴室公开使用,但这些第三卫生间常常是被忽略的清洁点,尿布台清洁不足数之不尽;第三卫生间仅作更换尿布但不配备哺乳椅,母乳妈妈也就无法进行亲喂;
母婴室对于出行的宝宝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小宝宝只要出门超过两小时,那就有需要用到母婴室的时候。
三个月内的宝宝,需要按需喂养,每隔2-3小时就会饿,作为母乳妈妈,“出门哺乳”的情况我几乎每天都遇到;除了喂奶,为了避免宝宝红屁股,两小时换一次尿片也是大部分妈妈的操作;小宝宝各种好动弄脏了衣服需要更换,一个附近的母婴室成了当时的“救命稻草”;总之,公共场所母婴设施的配置率,左右着带娃的幸福度。
除了带娃出门需要用到母婴室,聚会吃饭时需要的母婴室是使用频率第二高的。很多母乳妈妈应该都有我这样的经历,一家人一起吃饭,宝宝饿了需要吃奶,正当妈妈准备找母婴室时,老一辈的家人说:“就在这里给宝宝吃吧,别饿着了,没人看你的!”于是,我就只能“将就着”用哺乳巾就地喂。
一方面是大力提倡母乳喂养,另一方面是公众场合哺乳这种行为一直备受争议。有人认为这是不文明行为,因为在公众场所袒胸露乳;也有人认为不应该对此行为上纲上线,毕竟宝宝饿了可不会看场景,只会管自己的小肚皮子,要是宝宝闹了不是更骚扰其他人吗?而这一切都是母婴室的配置率不足导致的。
不同城市的母婴设施配置率

姐姐是17年出生的,那时候还没有疫情,我除了每天必带她到附近走走逛逛外,她几个月大我就开始带她到澳门、重庆、泰国等不同的地方旅行,对于在不同城市、不同场景遇上需要哺乳的情况,真的有太多切身体会了。
以下是我对几个城市的母婴设施配置率作排行,从高到低分别是:澳门>广州>重庆>芭堤雅>曼谷。这个排行仅以本人17-19年间自身经历后作排比,是不完全统计后的结果。

  • 广州
我们家常住地是广州,这个新生儿数量并不低的国内一线城市,对比17年出生的姐姐以及20年出生的弟弟,母婴室的普及率是有了很明显的提升。17年的时候,母婴室的建设真的是很不普及,特别是公共管理方面的投入对比企业的投入更是明显的差距:仅部分高级商场配置了母婴室,公共场所比如地铁站、公园等,都是没有配置的。

  • 澳门
姐姐三个月的时候我们去了澳门,因为我们当时逛的都是酒店,所以母婴室还是配备得比较充足的,澳门是东方赌城,几乎遍地是赌场酒店,所以找到一个母婴室并不算困难;部分中低档餐厅或者酒店没有母婴室的话,会给我们一个无人的化妆间等地方。因为我们没有到大三巴等景点及公园等公共设施,所以没有留意是否有配置对应的母婴室。但总体来说,母乳喂养的友好度还是不错的,当需要的时候会有人及时提供到帮助。

  • 重庆
后来姐姐能独坐的时候,我们带着她去了重庆,这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城市,旅游体验也很好,人们对游客的热情也不错,但作为一个带着宝宝的母亲的游客体验来看,母婴室确实是对比广州、澳门都要少了。在我们到访的著名游客景点,都是没有配置母婴室的,但与广州情况一样,部分高级商场还是会配置。当我需要哺乳时,都是使用哺乳巾遮挡进行;当需要更换尿片,就只能在婴儿床上铺一次性隔尿垫了。

  • 泰国
后来姐姐一岁的时候去泰国,我们到访的是曼谷和芭堤雅,这两个都是泰国著名的旅游城市,我们几乎没有见到过任何一间母婴室,真的是一间都没有!幸亏那时候姐姐已经不吃母乳了,但是洗屁屁还是会有点麻烦,毕竟一岁的宝宝已经不愿意静静地躺着了,我们只能一个做人肉绑带把她的小身躯固定,一个负责清洁;又或者是找第三卫生间(其实也很少有)直接用流动的水清洗。可以说是有点狼狈的。
公共场所母婴设施配置不应仅仅是母婴室

看到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这个“2025年公共场所母婴设施配置率达80%以上”的消息,作为妈妈来说肯定是举手支持的利好,在我认为,母婴设施的配置除了在数量上要达标,在质量上也需要抓,这有以下几个方面。

  • 同一公共场所内母婴室的数量要足够。母婴室的使用人主要还是三岁以下的婴幼儿,以广州为例,不少地铁站新建了母婴室,但免费开放的公园、图书馆等,我还是会碰到过没有母婴室的情况。
  • 母婴室或独立厕格内的婴儿座椅是否配备?随着二孩三孩家庭的增多,部分独立厕格也应该增加婴儿座椅的配置,以方便大宝宝。现在在不少中高端商场内,已经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但中低端商场仍然未有动静,公共设施同样也是很难看到类似的设施。
  • 母婴室清洁频率是否足够?常常遇到母婴室异味大、赃物到处乱抛的情况,虽然这里面确实是有使用者素质需要提升的问题,但马太效应下,清洁频率的提升自然会令母婴室环境更好,使用者自然也会自觉注意卫生,大家都知道婴幼儿抵抗力差;
  • 母婴室内是否配备了活水?宝宝需要用到活水的情况很多,比如洗屁屁、洗手、洗呕吐物等,配备了活水的母婴室不应是加分项,而应是标配;
  • 母婴室内是否配备了电源?有小宝宝的家庭出外需要用到电源的情况很多,比如母乳妈妈使用电动吸奶器吸奶、给奶粉宝宝温奶、给较大月龄的宝宝加热辅食等。但实际情况是,大部分的母婴室都没有电源;
  • 母婴室内是否配备了干净、安全的尿布台?很多公共场所将第三卫生间加配了一个尿布台,就成了一个简易的母婴室,其实对于这种举措我是持支持态度的,当然独立地新建一个母婴室那是更好,但不少公共场所并不具备新建的条件,那么,这种能够很快地投入使用的改建的母婴室,就能满足了不少妈妈的需要。但也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母婴室的清洁是否足够?特别是加配的尿布台有否通过安全测试?是否有专人负责清洁?
  • 免费的湿巾、免费的纸尿裤,这些存在一定损耗,但确实有实际需要,如何想办法落实呢?就需要靠公共场所管理者来解决了。我那天带着弟弟去儿童医院做儿保,刚好就碰上一个妈妈问我借了一张纸尿裤和一包湿巾(她的妈咪包还在车上,而爸爸正在找停车位),注意了,事情发生地是儿童医院,一个婴幼儿高度聚集的地方;
2025年公共场所母婴设施配置率达到 80% 以上能达成吗?

随着三胎政策的推行下,近日,国家卫健委就引发了《母乳喂养促进行动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并提出到2025年,公共场所母婴设施配置率达到80%以上,可以预料,婴儿、儿童等相关话题正不断被人们重视带来的向好影响。
其实国内大城市的母婴设施配置率在近些年也是在改善当中,其中一个最明显的就是母婴室的建设,特别是公共管理方面的投入,现在,不少新开的地铁站不仅配备了洗手间,也配备了母婴室;一些旧站也在新建并逐步投入使用;中低端商场也在政府的宣传推动下,开始有了意识并想办法设立满足“私密性”需要的简单母婴室,这些是我生了弟弟后切身的体验。
但是,仍然有进步空间。
诚如上面的例子,儿童医院、儿童公园、区级及以下图书馆等都是公共场所,这些也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场地,还有更多我未接触到的公共场所,仍需要相关部门加紧努力,才能达到80%以上的母婴设施配置率。
在此之前,哺乳巾、一次性隔尿垫,恐怕仍然需要常备在我们出门的妈咪包里。
<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mcn-link-card" data-mcn-id="145946370357843968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更多+
用专业创造成效
400-778-7781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意见反馈:server@mailiao.group
紧急联系:181-67184787
ftqrcode

扫一扫关注我们

Powered by 职贝云数A新零售门户 X3.5© 2004-2025 职贝云数 Inc.( 蜀ICP备202410472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