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lululemon 的发家是创始人 Chip Wilson 赶上了瑜伽潮(瑜伽服装的品类战略)和北美独立女性及中产女性崛起(人群战略)这趟班车,用独特的运动科技&面料来做出了“小黑弹力裤”(Little Black Stretchy Pants),为爱做瑜伽的女性设计了弯腰不会透明、弹性、舒适度和美观度都非常好的超级单品,其价格也定在了中高端,是同类型单品购买价格的三倍。
做好了这个短裤准备去卖,但他又不会做批发(北美当时都做 wholesale 批发),于是他想了个办法做了个小摊位(Lemonade stand) 卖,给自己设了一个品牌名 fine as wine,来源是当时他在阿拉斯加管道工作时他的一个大哥经常跟他说“fine as wine”这句口头禅,意思是质量非常好,像红酒一样。
从这个小时刻开始,他不知道,他在未来坚持的商业模式「垂直零售 Vertical Retail」(在我看来,其实就是 DTC)的开端,就是来自于这个小摊位。而他对质量的要求,也正是来自于这句他心里默念的话“Fine as wine"(和红酒一样高质量)
A widespread product commoditization phase followed by many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s consumer begin to see products as commodities, they no longer see the unique features of individual Pepsi its and often make purchasing choices based on price alone. Companies must merge with or acquire competitors to prevent endless price dropping.
2
消费者洞察
Super Girls
目标消费人群是谁?
伟大的品牌离不开好的消费者洞察。
在90年代,一种社会现象引起了Wilson的注意,北美大学毕业生女性比例从大约20%已经提升到了60%。
受教育程度的增高,延迟了生育意愿,提升了女性平均收入,涌现了一个人口统计学上的新消费者画像,即24-35岁,未婚未育,教育程度高,年收入8万刀,有自己的公寓,喜欢运动、旅行的女性。
但是当时还没有专门的女性健身服,通常是把男士运动服改小改粉 『shrink it and pink it.』
Wilson看到这个细分市场没有被满足的需求,并且预感到了运动服和休闲服结合的趋势即将到来 。要知道,在2014年纽约的时尚媒体才提出『 athleisure运动休闲』的概念。
Wilson把这个细分人群称为『Super Girls』。
22岁的她们毕业后有一份很棒的工作,有自己的公寓和一只猫,喜欢旅行、时尚,愿意为高品质买单。
32岁的她们将步入婚姻,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要不要孩子,依然全职工作或者有一份兼职。
随着消费者的形象越清晰,lululemon的故事就此开始了。
前面blablabla这么多从0到1的故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lululemon后续的增长策略。创始人Wilson的《Little Black Stretchy Pants》书中有非常多的细节,感兴趣的话,建议去美亚上买来看看,和耐克的《鞋狗》一样精彩。
不过因为创始人在出局后与董事会有摩擦,所以这本书封面右下角注明the unauthorized story of lululemon 即非官方版本,也暂时没有中文译本。
在lululemon IPO后的成熟期的策略,则可以通过2019年4月lululemon管理层提出了一个五年的营收增长战略来概括。
Power of Three Growth Strategy:
①产品创新Product innovation
维持在女性和瑜伽市场的地位,在跑步、训练线,办公、旅行、通勤等新品类扩张,持续做产品联名合作,扩充新的业务机会,如个人护理产品。
②全方位顾客体验Omni guest experiences
全渠道、全方位的顾客体验提升,包含品牌活动、新的门店体验、会员计划。
③市场扩张Market expansion
上市后的全球化扩张证明了lululemon跨区域和跨文化的发展潜力,重点拓展中国、亚太区、欧洲、中东和非洲的的市场,同时挖掘北美的市场潜力。
接下来我们分别从产品、营销、组织三个层面去详细拆解lululemon的增长。
3
产品增长策略
Category Killer
『I wanted beauty to be where the visible meets the invisible. 』-Chip Wilson
初期的产品增长策略是什么?
初期的lululemon采取了打造爆款单品的策略, 用创始人的话来说就是品类杀手『Category Killer』,让消费者先认知产品,再认知品牌。
尽管Wilson通过之前的公司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但资源并不是无限多的。好的面料和从日本购置的机器非常贵,所以lululemon最初把资源都压在了瑜伽裤,颜色也只有黑色,5个款型,每种4-5个码。
这款看似简单无奇的瑜伽裤凭什么就能成为爆品呢?
做好看并不难,但又好看又好用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这有当时的大环境背景,在1998年大部分的服装设计师基本都潜心于时装和婚纱礼服设计,服装的功能性设计往往会忽略。
lululemon通过面料工艺和设计解决了运动服functional design的难题:
①solve the transparency problem
解决伸展时遮盖性的问题,在瑜伽不同体式的状态下也不会因为面料延展透薄露出肉色。
同时通过剪裁避免Camel-toe(骆驼的脚蹄,代指女性穿紧身热裤时,外阴受到外力影响所凸显出的形态)。
③manage sweat and stink,save time with cleaning and caring
面料吸汗、不易发臭,不娇贵,易洗护,丢到洗衣机就可以很轻松处理洗衣的问题。
这些产品特点都是非视觉直观可感受到的,所以lululemon通过门店的教育家Educator 来向用户传递这些产品的价值,并且产品设计团队会定期根据消费者的反馈意见不断加以改进。在后文会重点分析教育家这一职位。
为什么消费者愿意花3倍的价格购买?
Lululemon的瑜伽裤产品定价集中在70-100美元左右。相较其他品牌来说,这个定价还是让不少刚接触到的消费者有点意外的,几乎是3倍的价格了。
一方面是目标消费者Super Girls确实有足够的消费力投资自己的衣橱,一件设计简洁不过时,面料又耐穿的瑜伽裤至少可以穿5年。
由于穿着感舒适,造型时髦,还可以在健身房外穿着,丰富了产品的使用场景。
另一方面是lululemon的产品教育深入目标消费者的心理。通过定期的、密切的消费者互动,倾听她们的需求。在互动中传达了产品的价值点,让消费者明白了好设计的价值。
品类杀手『Category Killer』的策略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可以帮助快速进入市场,获得认知度,但是定位越成功,当需要扩展新品类的时候,就越难。
lululemon在近几年计划开始在3个品类拓展其产品力:
①男性市场
毕竟是从super girls消费者做起,所以男性消费者的教育和产品缺失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首席执行官Calvin McDonald在2017年刚上任后提出的第一个重大举措就是制定男装发展战略,扩充男性产品线,吸引更多男性消费者。
推出了包括运动外套 CitySweat 等产品,还发布与设计师合作的 Robert Geller 的take the moment胶囊系列。
雷雷就是入手了这个联名系列的运动背心,比lululemon其他普通款比起来更有设计感。透气性也不错,不管是瑜伽课和抗阻训练都可以穿。
② 运动鞋市场
2017年8月,lululemon开始在美国的一些门店推出与洛杉矶运动鞋制造商Athletic Propulsion Labs合作的运动鞋,每双售价从140美元到200美元不等,但目前lululemon门店中暂未正式系统推出运动鞋的产品线。
美国运动鞋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耐克、阿迪达斯和Under Armour等巨头占据主要市场份额,作为其核心业务,掌握了非常多的工艺技术。lululemon的运动鞋市场至今还未给出消费者惊喜。
③ 个人护理产品市场
个人护理产品的产品也不是没有先例,阿迪达斯旗下的二合一沐浴露应该不少人都用过。
lululemon在2019年在美国和加拿大推出了个人护理产品,从14 美元的唇膏到 48 美元的面部保湿霜,以及不含铝元素的香体喷雾和免洗洗发水,还推出了便携携带的旅行装。
主要卖点是配合日常运动使用,原材料都不含防腐剂等刺激物,消费者可以在官网和丝芙兰购买。护理产品的毛利率优于运动服装,或许有助于进一步拉高lululemon的整体毛利率。
4
营销增长策略
Pull Marketing
营销增长如何顺势而为?
Be a mission with a company, not a company with a mission.
lululemon和瑜伽、nike和跑步、under armour和橄榄球,这几个品牌的发迹都离不开运动的大『势』。
lululemon通过解决瑜伽爱好者的运动服痛点,成功打开细分市场,又通过高忠诚度的细分市场撬动整个运动服饰领域。
在借势的过程中,lululemon也在造势,积极推动瑜伽和运动生活方式的全球化 (Lead the yoga movement)。
②店内的瑜伽课
Wilson在1998年体验的瑜伽课的老师Fiona,恰好是城里唯一的瑜伽教练。因为她找不到最合适的瑜伽教学场地。
Wilson提出把lululemon的门店改造成可以练瑜伽的场地,衣架底部全部装有滚轮,上午和晚上的时候,就可以推到旁边,中间的区域空出来供Fiona带学生上瑜伽课。
于是第一家店就这么成为了瑜伽爱好者的『社区』,朋友带朋友的口碑传播,带来了极为精准的客流。
第一家店对lululemon来说非常重要,奠定了品牌 community-based的营销策略,比如 In-Store Yoga就是从这里延续了下来。
③用买手货品测试消费者喜好
因为初始的产品线不够丰富,门店还通过购买了其他运动品牌,比如Champion, Adidas, Fila, Gaia, Calvin Klein Underwear, Cannondale cycling gear等等来让门店产品更丰富。
这么做除了让消费者对lululemon的产品定价有个概念之外,还能够观察消费者的喜好,从而为lululemon今后的产品优化提供参考。
社群的核心角色:教育家
lululemon NO.1 PRINCIPLE:
The store Educator is the most important person, and all decisions are made with this in mind.
门店教育家Educator是最重要的人,所有决策都应该考虑到这一点。
几乎可以说,Educator教育家这个角色定义了lululemon这个品牌。教育家和其他普通零售sales的区别是什么呢?在lululemon的招聘JD上,有这么一段描述:
在lululemon之前,大部分的零售企只想着如何减少人力成本,但是Wilson却有不一样的思考,『I wanted Super Girl employees to interact with Super Girl customers. 』。
如果顾客是super girls , 那么最理想的员工类型也是super girls。虽然这样意味着更高的薪水福利,更好的员工发展计划投入,但员工和消费者之间建立的高质量的连接价值是无法计算出来的。
根据我所接触的educator来看,整体教育背景好,基本是本科学历以上,不乏有海外名校的毕业生,女性占多数,LGBT友好,发自内心喜欢运动健身,生活积极有活力,认同品牌理念和文化。
至关重要的品牌大使项目是如何运作的?
社群中另一个重要的角色就是品牌大使brand ambassador。
世界各地的教育家会联络和维系与当地瑜伽老师、健身教练和意见领袖的关系,基于门店打造品牌大使的队伍。
lululemon把这些KOL称为品牌大使(brand ambassador)。
品牌大使和网红一词的差异点在于,品牌大使更具有线下的口碑和社群影响力。通过品牌大使的人脉和社交圈子,lululemon找到了一个极为低成本和高效的影响力渠道。
5
组织增长策略
Educator First
按道理来说,这个不属于营销研究的领域,但实在是很好奇lululemon的组织增长逻辑。
究竟是如何做到跨城市、跨文化的组织增长?如何兼顾零售终端活力和企业标准化?
很多零售品牌一旦做大,都会面对一个失控的终端。开店越快,死的越快。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组织的健康增长才能驱动业务健康增长。
带着这个好奇,需要找到以下几个问题的答案,这个品牌为什么而存在?它需要什么样的员工?去哪里招募?如何激励?
『刺猬理念』是什么?
Wilson在1998年创立lululemon之前,听了了大量的商业经管类书,并且深受Jim Collins (美国著名的管理专家及畅销书作家)在《Good to Great》中提出的Hedgehog Concept 刺猬理念的影响。
狐狸诡异多端,而刺猬遇到任何挑战,唯一的策略就是把自己蜷缩成一个球。刺猬理念的核心就是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采取简单化的策略。
在职业规划实践中可以用三环图来总结,你充满激情的事,你擅长的事,能产生经济回报的事,分别画三个环,这三个环的交集就是你应该发展的职业方向。
你看,刺猬理念为迷茫的人生提供了多么简洁清晰的解答。
Wilson分析了自己的三个环之后,发现此刻自己想做的是创立一个瑜伽服装零售品牌。再进一步思考,其实在做公司的想法之下更深层的事其实是『people development』。
Circle 1. What was I “passionate” about?
Athletics.
Circle 2: What could I be the “best in the world” at?
Black stretch pants.
Circle 3: What would be my “economic engine”?
Vertical retail.
看看lululemon的企业的愿景和使命,会发现这是一个极度关注『人的发展』的品牌。
VISION 愿景
Elevating the world from mediocrity to greatness.
MISSION 使命
Providing components for people to live a longer, healthier, and more fun life.
所以正如前文所提到的,lululemon提出了educator教育家的概念,并且认为教育家是最重要的人。他们才能真正代表品牌去向顾客传递品牌的使命和价值。
其实sales或者店员的角色,在新零售时代逐渐进化。比如美妆品牌BA做博主, Apple的expert,星巴克的伙伴 。这些进化不仅仅是换了一个称呼那么简单,终端的员工的价值往往比想象中更强大。
什么是招聘里的吸引力法则?
the Power of Attraction 如果你打开lululemon的招聘版块,会写着吸引力法则几个字,以前一直没有明白这到底是什么意思。直到看了Wilson的书才知道来龙去脉。
在educator招聘过程中,Wilson踩过很多坑后发现,你的消费者是什么样,就得雇佣什么样的员工。只有高素质的Super Girl店员才能服务好super girl消费者找到自己需要的产品。
但是受高等教育、高素质,热爱运动的super girls候选人非常难通过传统的招聘渠道和人力资源那一套老办法来招募。
所以Wilson另辟蹊径,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让educator教育家们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可以了。比如去社区里的瑜伽馆练习瑜伽,参加社区里的跑团和各种体育活动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会遇到热爱类似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人,吸引她们加入。就此命名为lululemon的吸引力法则。
目前lululemon招聘门店教育家的方式特别有趣,通常是约来一起上一节课,在运动中观察面试者,通过运动中的交流识别这个人是否lululemon。
晋升和激励系统是什么?
所有educator都需要工作满一定时间,完成客人接待的工作,但发展上又分为3个方向,每个方向都会有2-3个执行者:
Visual Merchandiser陈列:负责门店陈列,如主推新品橱窗更换,门店视觉更换。
Community社区活动:负责门店每周的社区活动策划和执行,如发掘新的老师、场馆、活动海报文案、在门店告知客户活动等等
Operation门店运营:负责和门店产品相关的大部分运营,如新品的培训、每周收货和盘点、和总部同步要货需求等等。
Wilson在品牌的早期就有深刻的人性洞察,光靠愿景和热情是没有办法长期留住员工的,educator教育家拿的的是时薪,随着门店这些super girls工作3年左右后,婚姻、房贷、孩子的费用只会越来越多。如果没有激励机制,多劳多得,教育家确实会缺少工作热情。
另一方面如果企业规模的增长速度不够,不能提供足够的职位和晋升空间,员工最后只能一个个离开。
所以lululemon设置了一套激励机制,门店新开业第一年是非考核期。此后每年调整一次门店运营目标,细分到每个月/每天的营收Target。相对应的就有了月度、季度、年度的bonus(不同区域数值有差异,仅供概念参考):
若目标达到80%,时薪35-50左右/h若目标达到100%,再加13/h若达到目标120%,再加13/h
总部还会给各个门店评级。目标达成既门店会升级,配货会更齐全。若门店无法达到目标,门店无法升级,款式无法更新。等于是把更多更好的货配送到表现更良好的门店,避免库存积压。
关于晋升机制,则是在年中和年终,门店经理会对所有员工进行详细评估,以此判断是否晋升。根据招聘网站收集的资料(数值仅供参考),4个层级由高到低的薪酬范围分别是:
Store Manager门店经理:30K+/月Assistant Store Manager门店副经理:20K左右/月Key Leader团队领航家:10K-15K/月Educator产品教育家:6-8K/月
各层级的薪酬范围比起其他服装零售门店sales高,而且职位越高可以拿到更多的bonus,门店经理拥有非常高的权限。
在中国区的高速发展拓店中,诞生了一批岗位缺口,对于近几年加入lululemon团队的成员来说,可以说正逢其时。
如何做团队文化建设?
尽管goal setting 和SMART原则等等在今天已经非常流行了,但这些商业管理类的知识在当时并不发达。Wison把goal setting融入进团队文化中。
lululemon的NUMBER ONE GOAL 第一目标:
Within six months of hiring, a person will have taken the Landmark Forum and be coached on how to set their two, five, and ten-year goals, which include two for each of health, business and personal.
从CEO到教育家,每一个员工都要思考一系列关于未来两年、五年、十年的人生、职业和健康目标。
据Wilson回忆,lululemon的早期员工培训,就是把《The Psychology of Achievement》的录音磁带发给员工们听。
在早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的时候,Wilson使用经典的商业管理书籍来快速提升员工,比如《Why We Buy》、《Tipping Point》、《 Pour Your Heart Into It》、《 Straight from The Gut》、《Built to Last》等等 。
中期员工还要参加 Landmark Forum(一个国际知名的人生规划类课程),后期改革为非必须性质,鼓励大家通过不同的方式提升自己,比如瑜伽、冥想、训练等等。
除了关于目标的管理,还体现在团队建设的各种细节上。
季度团建:每个季度门店经理都会组织团队进行两天一夜的outing,主要目的是每个人汇报季度总结、下个季度的目标、做品牌文化培训。
季度Educator Breakfast:每个季度区域经理都会来各个门店和Educator单独做深度交谈,询问工作感受,想要提出的建议,需要总部提供什么资源等等。
不定期Traning:总部的负责人不定期都会来到各个门店做培训,如宣讲品牌文化、产品培训、陈列培训、社区活动培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