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从建筑行业转行什么行业好?

[复制链接]
在线会员 我爱你↘明 发表于 2023-2-13 13:3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修建年夜博学力,甚么止业恶化,能够进修一年

精彩评论5

avatar
在线会员 U4Qfqbc2Byc 发表于 2023-2-13 13:3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建筑行业的从业者们真的很累,天天熬夜、周周通宵,恶行内卷,本身就是行业的弊病。
向大家都说互联网很卷,但建筑人到了互联网,反而觉得很轻松。
周围做建筑转行互联网的朋友很多,包括一些厉害的业界大佬,都说建筑出身。所以我一直建议从建筑出来的同学去做产品经理、UX/UI设计等工作。
建筑专业的同学所具备的技能一般会涉及到 social science (社会学), engineering (工程学) 和 art (艺术)等方面,从事产品、设计、运营等非技术岗位,会有很大的机会。建筑专业的同学和产品经理、设计师们在思维模式、工具运用、艺术底蕴等方面有很大的共通性。
比如,都是在设计和创造一个“产品”,只不过建筑设计师创造的产品是房子。
建筑设计和互联网产品设计的对象都是一个产品,只不过形态不一样,房子解决的是居住、生活的问题,互联网产品决绝的是某一方面需求的问题,都要考虑市场需求、用户体验、工程实现、成本等多方面的因素。
我在训练营里的直播开头就有讲,互联网的产品设计本质就是盖房子。拿商场举例,如何定位、商场的人流如何引导,如何增加顾客的游览体验,各种安防设施和风险如何把控等等。

从建筑行业转行什么行业好?
同样,在互联网产品设计里,大家考虑的问题都很类似。把商场搬到互联网,就是APP的产品架构搭建、用户体验的路径设计、如何增加用户的成单几率。

从建筑行业转行什么行业好?
建筑设计师常用的软件包括 Auto CAD、3D Max、Sketchup 等,和互联网行业产品经理、交互设计师、UI 设计师们常用的 Axure、Sketch、PS 等不尽相同,但是上手一款软件应该不存在过多障碍。因为大多数主流软件的布局、操作模式都非常类似。尤其是 MAYA、3D Max等三维建模软件,和在 UI 设计师中流行的 C4D,非常类似。

如果你对产品经理、设计师感兴趣,可以来听我的直播

我每周都会在知群做直播,主要讲互联网的岗位发展,会用不同的案例拆解和讲解:互联网产品思维、设计思维和运营思维。尽可能帮助想入行和提升的同学,建立更完整、更系统的认知和方法,快速入行。
产品经理能力提升直播课也可以来我们组建的建筑+互联网求职交流群,我和我的搭档小鹿老师会在群内分享一些干货,群内还有各个阶段不同赛道的产品经理、设计师,和他们交流会对你很有用。
建筑+产品经理求职交流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vatar
在线会员 qJcMs5 发表于 2023-2-13 13:31:39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事新媒体运营十余年,帮助过不下于1000位零基础的同学转行做新媒体运营
在这些同学里面,有宝妈、有从财务、客服、行政、销售、土建工程的转行者,他们都用2-3月的时间快速转行运营,并拿到心仪offer
我们来看看题主说的,建筑大专学历,从建筑行业转什么行业好?还可以学习一年。
我看了前排高赞的回答,都说的很有道理,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教题主怎样去寻找答案,但是却没有一个明确的回答告诉题主转行的建议。
所以,撇哥很认真的说,建议题主可以考虑转行新媒体运营这个岗位。
因为这个岗位对转行的人来说难度不会太大:
1、对年龄要求不严格,25-35岁都可以
2、岗位专业技能可以在短时间提升
3、工作经验短时间可获得,能快速上手
4、工作时间相对固定且自由,还可以搞副业
从以上几点来看,新媒体运营完全适合题主转行,并且也有土建工程转行的学员案例,完全可以转行成功

在众多转行学员中,有一位90后“工地”小哥的转行经历让我印象深刻。
他的经历:工程狗,全年游荡在外地,跟着项目走,很难照顾到家里,所以他选择了转行。
作为一个零基础的转行者,从工地到互联网,如今获得7.5+offer
毕业后,他将自己的全部的转行经历整理成了“工地”小哥的转行记,这一篇文章,分享出来一定能给题主不少启发。

-------------------------“工地”小哥的转行记·分割线----------------------

Hello,大家好!我是神奇的你,90后有志青年,大学学的专业是土建工程,我在大学实习开始便从事建筑工程。
毕业近3年的时间里,我发现这份工作早已经偏远了我自己的目标,纠结于生活的压力和对自身的不满。
经过慎重考虑之后,我选择裸辞转行互联网
我目前是在教育行业,职务是社群运营。实习期6K,实习一个月后,7.5K加五险一金,每三个月考核一次,总体来说,还算符合自己的预期
现在的工作是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拉新吸引潜在用户,搭建社群。在群内进行课程活动推广,维护新老学员
日常工作内容有优质内容分享、定期课程直播、线下沙龙小聚、线上活动优惠、新老生奖励政策等等。
现在刚刚入职1个月,还是一名职场小白。不过呢,我对转行之路还记忆犹新,所以和大家分享我的转行经历和经验。

从建筑行业转行什么行业好?
一、转行背景:逃离工地的辛苦

1、初入工地的兴奋

我,普通大学毕业,怀抱着对工匠精神的热爱,毕业便闯入了建筑行业,成为一名长方体混凝土瞬间移动工程师。
2017年6月,刚刚毕业的我就进入了项目工地,工地是分包的,所在地很好,在一个地级城市的开发区,交通很方便,主要负责施工管理(其实包含技术员)。

从建筑行业转行什么行业好?
不得不说,刚刚进入工地的我是十分兴奋的,因为将在这里生活和学习,朝着成为是一个廉洁的项目经理一点一点进步。
刚开始,我很努力,白天去现场跟着工人干活,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向施工中的老师傅请教,晚上我就看图纸,研究规范,每次都到深夜二点多入睡,自己也乐在其中,认为前途无量。

从建筑行业转行什么行业好?
可后来,由于项目增多,出现了人员调动,自己三天两头跑,同时负责两三个工地,忙的脑子里像乱了线的线球。
感觉自己就像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项目结束。
一般项目结束有两个选择:第一,从新寻找工作;第二,去公司找下一个项目。
因为有之前的经验,我选择寻找新工作,期间收到了好几个公司和项目的邀请,最后入职了一家不大不小的公司,这一干就是好几年,月薪也涨到12k,开始负责技术。
这两三年,在工地中的枯燥无味,工作高强度,经常加班到凌晨(尤其打灰)是家常便饭,不过我心想,没有关系,男人嘛,苦点累点不算什么,生活有了保障。

从建筑行业转行什么行业好?
2、选择转行的引爆点

真正让我选择转行的点,是发生在我们工地的一件小插曲。
当时我们工地有一位干了5年的技术员,由于年龄相仿的原因,加上工作也相互配合,所以平常我们关系不错。
有一天,他默不作声,邀请我晚上喝酒,本以为是工作的原因,喝到一半,他说到:上次回家,孩子不认识他了对他很害怕,没有时间陪伴家人,家中事务也无法参与。
看着他双眼冒着泪花,我不知道怎么安慰他……
我仿佛看到了未来的自己,看到了家人无尽的寂寞,没有办法陪女朋友逛街,每天陪她饭后散步,没有办法,经常看看父母,和朋友同学聚会……
最终等待我的只有:张总监,麻烦看一下标高;李工,别忘了写雨季施工计划,还有钢筋混凝土的交响乐。
看看自己年纪也差不多步入了该成家立业的年龄,心里不免有些害怕,不能给予孩子父爱,家中有事情,自己不能参与。
所以我最终选择转行。
二、转行运营:探索学习方法

1、了解新媒体运营

随着时代发展,抖音、快手在这几年开始火热起来,刚巧有朋友在做新媒体运营,短视频运营,说公司发展的很好。
所以在过年期间,邀请我做运营,陪着他相处两天下来,看了他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生活状态,简直与我天差地别,不禁想起一句老话:“男怕入错行,女怕加错郎”。
今年由于疫情的原因,导致很多人失业,而我却成为有工作却自愿失业的人,开始专心研究新媒体运营,短视频运营。就这样,我的转行之路开启了。
2、开启系统化学习

我在一开始在网站上搜索“新媒体运营”的信息,寻找新媒体运营的相关知识,发现网络上关于新媒体运营的知识琳琅满目,可翻来覆去,找不到适合自己的。
自己越发迷茫,想要重回旧路。
后来,在朋友的介绍下,选择报班学习,看半撇私塾的教学视频,慢慢地开始对新媒体行业有了一定的概念,对行业前景,发展道路,并做了自己的职业规划。
如果你也对新媒体运营感兴趣,也想转行的朋友,可以进入【新媒体自习室】免费学习。
新媒体自习室 - 半撇私塾 - 学习中心 - 半撇私塾
在半撇私塾的学习过程中,我也会将课程和运营书籍相互搭配着看,先后看了《运营之光》,《从零开始做运营》,《影响力》……

从建筑行业转行什么行业好?
这期间,我了解很多新媒体知识和技巧,比如什么是增长骇客,传统与现代传播学,文章写作啊,也学会很多新媒体工具,比如PS,监测工具,数据分析工具。
同时也申请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和知乎号,把自己总结的知识和转行的心得分享在里面,获得了一些粉丝,也得到了大家的支持。
因为我在前期投入学习时间比较多,花了三个月多的时间,就开始了求职面试环节。
三、求职面试:坎坷但有收获

首先我的求职经历比较坎坷,整个求职过程,大概用了半个月,收到了30多个面试邀请,但其中,比较多的是一些挂羊头卖狗肉的新媒体运营,也就是销售。
虽然新媒体运营跟销售相关联,但新媒体运营跟销售并不相同,所以大家在未来求职的时候还是
鉴别一下。
关于整个求职的过程,首先要准备简历,对于简历的制作,我有以下4个建议:
(1)没有必要些大量的自己的基本信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项目经历或者工作经历上面
(2)千万不要自嗨,写了很多的最自己的自我评价,跟求职岗位无关;
(3)简历尽可能地清晰的展现你的优势,经验;
(4)简历排版一定要整洁,让人眼前一亮,细心,不要有低级错误,会很尴尬的。
我完成简历后,就开始了挑选公司、奔波于面试的漫漫长路。
1、挑选公司

大家在找工作的时候要会鉴别工作,不管是从工作地址,工作环境,还是网上收集的信息,来判断是不是你喜欢的工作氛围。
也不要把面试当作是考试一般,找工作是一个双向匹配的过程。所以,保护好自己的个人隐私,多了解关于工作的事情。
分享一个我的面试经历:
这是一家做软件培训的互联网公司,没有一个完整的运营团队,在拉勾投了简历三天后才接到面试邀请,薪资待遇一般5K-7K,自己也是抱着学习的心态去参加面试的。
面试前我早已经做好了准备,把公司的简介信息,所开展的课程都记了一遍,并总结了自己的看法。在此,需要提醒的是,面试只是面试,不需要透漏太多的个人信息。
可能会出现,你明明带了简历,却还是要你再填写一份简历,上面有很多的个人信息让你填写,比如:家庭情况、现住地址、婚姻状况等等。
我个人认为,连身份证号的信息也没有必要提供,毕竟这只是一场面试, 是一场相互选择,相互了解的过程。
在面试中,首先是自我介绍,再来是跟简历上项目执行的具体过程,以及自己任职后怎么做,之后介绍了一下他们的业务和工作要求,就开始聊一些个人的问题。
比如:问家里有几个人,现在在哪里住,有没有结婚等隐私问题,我都说的不方便回答。
同时我反问到,我们项目是否有运营部门,有多少人,了解到他们只有我一个人,并打算只招一个人,我当场失言,但是还是表现出了比较淡定并表示可以接受的态度。
在聊了一下关于新媒体运营的理解后,我便草草的说了个理由离开,之后又收到了他们的二面邀请,但是我知道,我大概是不去了。
2、展示自我

在自我介绍的时候,千万不要把简历上的东西重复了一遍;面试话术、项目经历这些都要提前准备。
就拿我目前的这份工作面试经历来说吧。
在求职策略课的学习中,这份工作是排在了第三位,可能是我个人比较看中工作氛围,目前来说,这份工作还是比较满意的。
投简历第二天便收到面试邀约,定在两天后(下周)进行面试,期间也是做了很多准备工作。看了他们的官网内容。
因为工作是社群运营,就打入了他们的社群中去体验,并总结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听了几节开放试听的课程,甚至提前准备了衣服~哈哈哈,做好了这些准备,就可以安心的入睡。
面试当天,穿上干净整洁的衣服, 信心满满的出门。但其实,路途中,一直在心中规划自己的话术,面试的过程,进行了三轮。
第一轮是人事面试,面试的过程比较简单轻松,主要是谈公司的一些情况、待遇和一些员工制度
一些自己的基本信息、项目经历的经过等等。经过几次面试后,这已经不是什么问题。
在第一轮面试后,稍微等待了一会,期间给到了水和一些小零食。
第二轮是运营部门的负责人面试,先是由负责人介绍了一些现在部门的主要工作和进度,以及下月工作目标,之后问了我一些关于社群运营的理解,简历上的项目经历,我就老老实实回答。
第三轮是BOSS的电话面试,问的是结合产品说几条意见,我也就把自己之前准备的一些看法大方的说了一下,并重点强调了一下自己的学习和实践的能力。
再后来,叫来了人事,问了一些自己关于薪资和待遇的要求。并说,晚上或者明天给我一个答复
他们需要结合我的情况商议一下对自己工作的定位和薪资待遇,我也就回去了。
当天晚上,就收到的入职通知,并给了还算满意的待遇, 最后,确定在一周后入职。
关于面试环节,我有几点想和大家分享:
(1)面试时不需要紧张,放轻松,大方得体的回答问题就可以;
(2)也千万不要自嗨的谈论一些与工作无关的,自己很骄傲的地方;
(3)少说话,多想问题背后的HR想听到的是什么;
(4)一定要提前准备好,对公司项目的了解,最好可以提出几点自己的想法,会加分;
(5)临走记得随手关门,留下好的印象。
四、结语

如今,我成功转行运营岗。
一路走下来,我发现最重要的改变其实就在学习的那几个月,这也是我想告诉大家的。
最后,希望每一个在想转行或者转行路上的你,都能够转行成功!
——————————
福利时间:最近不少小伙伴找我要一些新媒体人和活动策划的学习资料,于是我根据自己的经验,利用业余时间熬夜肝了一个月,整理一份「10G 新媒体人学习资料大全」,还有《新媒体完全入门指南书籍》免费共享给大家!

从建筑行业转行什么行业好?
点赞-喜欢-收藏,一键三连,在评论区回复「666」我就会把资料免费私发给你。
如果你也是新媒体er或者准新媒体er,下面的内容一定会帮助到你!
1、加入半撇私塾公开课,年度5星课程,目前全网已有超60000+人学习。
2、关注【半撇私塾】公众号,定期更新爆款运营案例、运营小技巧、营销黑科技,还有求职面试的干货。
3、点赞+关注我 @半撇私塾,你的每一个三连对于作为创作者的我,都是莫大的鼓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vatar
在线会员 hG31PMftg 发表于 2023-2-13 13:3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否考虑做建筑行业的IT人呢?在过去的几年,我已经帮助很多同济,东南,川大,哈工大等985的建筑土木学子从事建筑信息化开发了,不用去工地,不用画图,呆在办公室写程序就行。部分图片如下
同济的学子

从建筑行业转行什么行业好?
清华的学子

从建筑行业转行什么行业好?
东南大学的学子

从建筑行业转行什么行业好?
哈工大的学子

从建筑行业转行什么行业好?
四川大学的学子

从建筑行业转行什么行业好?
海外名校墨尔本大学的学子

从建筑行业转行什么行业好?
如果大家也想转建筑信息化开发,可以参看我之前录制的一系列建筑信息化开发教学
1.工程人的编程课堂视频,讲述工程人如何自学编程,以及ABC三大bim平台开发,参看https://b23.tv/CyyXxM
2.Revit中使用C#编程视频教学,参看https://b23.tv/NlzhVv
3.Dynamo之Python编程教学视频,参看https://b23.tv/VrD1B7   
4.Revit的Web之旅教程,参看https://b23.tv/afECQX
5.BIM模型轻量化科普,参看https://b23.tv/WFc5dz
6.BIM数模分离科普,参看https://b23.tv/fQSwtZ
7.BIM和网页交互科普,参看https://b23.tv/MzKZlY
8.BIM和计算机图形学科普,参看https://b23.tv/0vW2Rr
9.BIM和有限元科普,参看https://b23.tv/AJ8iFE
10.BIM和人工智能科普,参看https://b23.tv/CQaOq5X
11.如何打造以及选择好的智慧城市平台 https://b23.tv/OgSGD7U
12.土木工程如何转行编程开发 https://b23.tv/AhFEDwQ
学好开发,以下企业都能帮忙内推~

从建筑行业转行什么行业好?

从建筑行业转行什么行业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vatar
在线会员 rreXZ 发表于 2023-2-13 13:3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首选互联网行业,说说机遇在哪里:
1.互联网+建筑的新机遇

“互联网+”的浪潮,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各个传统行业。作为传统行业的代表,建筑行业也开启了“互联网+”的时代。建筑行业是最需要被互联网变革的行业,因为这是最大的大数据行业,却也是当前最缺少数据的行业,由此引发的行业管理和企业管理问题长期无法解决。
建筑行业会被互联网变革,但很难被单纯的互联网变革,BIM、大数据、物联网、移动技术、云计算等,都可以打破原来的传统发展模式,所以具备建筑专业背景的互联网人才会有很大的竞争优势。
这几个产品都属于互联网+建筑的领域:
a)BIMFACE
BIMFACE 是一款 BIM 轻量化引擎。如同“滴滴打车”在“百度地图”的基础上进行功能开发一样,你也可以用 “图纸或模型”打底,基于 BIMFACE 进行功能扩展,开发自己的 BIM 应用。 BIMFACE 解决了“文件格式解析”,“模型图纸浏览”和“BIM数据存储”的问题,你只需要专注于业务功能的开发。地产开发商可以基于 BIMFACE 进行项目管理,设计单位可以基于 BIMFACE 搭建自己的构件库和模型库,施工单位可以基于 BIMFACE 进行施工进度模拟和管理,运维单位可以基于 BIMFACE 进行机电管线的运维……

从建筑行业转行什么行业好?
在招的产品经理、设计师、运营等明显带有互联网特征的岗位:

从建筑行业转行什么行业好?
b)酷家乐 酷家乐是群核旗下云设计软件平台和SaaS服务提供商,2013年11月正式上线,平台以高性能计算渲染引擎、空间认知与人工智能技术、分布式三维大数据与多媒体数字信息处理集群为技术核心,提供了便捷、功能强大且深受设计师喜爱的云设计工具。

从建筑行业转行什么行业好?
在招的互联网岗位:

从建筑行业转行什么行业好?
c)圭土云 圭土云专注于工程项目的可视化协同,结合二十年工程咨询及信息化领域的经验积累,为客户数字化转型赋能。

从建筑行业转行什么行业好?
2.互联网行业不设限,从事纯互联网行业的工作也不是不可能
互联网行业的各个岗位,在大学中几乎没有对口的专业,绝大多数从业者都是从非相关的专业转行过来的。我在互联网行业工作了十几年,见到过很多成功转行的同学,例如:

  • 建筑背景转行为产品经理,2个月成功跳槽行业内TOP1电商大厂
  • 30岁宝妈,传统行业工作6年,2个月成功转 行产品经理
  • 马力在知群:从景观设计,成功转行UX设计师,我做对什么?——知群群星闪耀时
  • 马力在知群:酒店旅游行业转行产品经理的心得-知群群星闪耀时
这些案例故事以及一些互联网行业的方法论、学习路径,你可以预约知群每周的免费直播课,学习构建产品设计的底层能力框架,了解腾讯、阿里等公司认可的实战项目是怎么从 0 到 1 做出来的。
可以直接添加职业规划师微信免费参与学习:
知群:免费学|产品经理、设计师的岗位趋势与项目经验准备建筑专业的同学所具备的技能一般会涉及到 social science (社会学), engineering (工程学) 和 art (艺术)等方面,如果你想转行做程序员,可能会有很大的挑战,但是从事产品、设计、运营等非技术岗位,却会有很大的机会。建筑专业的同学和产品经理、设计师们在思维模式、工具运用、艺术底蕴等方面有很大的共通性。
1.都是为产品而生

建筑设计和互联网产品设计的对象都是一个产品,只不过形态不一样,房子解决的是居住、生活的问题,互联网产品决绝的是某一方面需求的问题,都要考虑市场需求、用户体验、工程实现、成本等多方面的因素。
在知乎大V @马力在知群  老师举办的互联网入门通识课中,在给大家介绍产品思维时,就是以建筑为例:

从建筑行业转行什么行业好?

从建筑行业转行什么行业好?
那么把商场搬到互联网上呢?需要考虑的问题就变成了:

从建筑行业转行什么行业好?
建筑设计师和互联网行业的产品设计师思考问题的流程基本是相似的,有很多工作方法也是相通的。以产品经理最核心的产出“PRD文档为例”,它的思路就是来自建筑行业。
PRD 思想沿用了建筑业的思维方式:

  • 项目越重要,预算越多,就越应该在开工以前把所有事情想清楚(建筑业有相对较长的设计阶段和蓝图阶段)
  • 跨部门协作(建筑设计院和施工单位就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单位),需求部门应该将全部的意图表述清楚
2.都要会算账

建筑设计师在设计方案时要考虑成本测算,互联网产品经理也要会算经济账,因为产品经理的核心就是要做出一款有商业价值的产品,要考虑产品定位、功能规划,我们的团队有什么样的资源,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做出最有价值的事情。比如产品经理会用 CoD(Cost of Delay)评分表来衡量某一功能点因为延迟而给组织带来的成本(金钱)的损失,它兼顾了价值和紧迫性的度量。

从建筑行业转行什么行业好?

3.软件操作能力


建筑设计师常用的软件包括 Auto CAD、3D Max、Sketchup 等,和互联网行业产品经理、交互设计师、UI 设计师们常用的 Axure、Sketch、PS 等不尽相同,但是上手一款软件应该不存在过多障碍。因为大多数主流软件的布局、操作模式都非常类似。尤其是 MAYA、3D Max等三维建模软件,和在 UI 设计师中流行的 C4D,非常类似。

从建筑行业转行什么行业好?
而 Office 等基础办公软件更是所有设计师们都要用的,更不存在障碍。
此外,建筑专业一般也都会接受美学教育,如果你未来想转行成为设计师,比毫无艺术功底的小白要有优势。
4.可迁移的职场能力

一个人的能力分为两部分,软实力和硬实力。所谓的硬实力就是你的工作技能,针对不同的岗位,硬实力存在很大的差异,比如你是一名 UI 设计师,需要掌握 PS、Sketch 等主流设计软件的使用,还要具备产品视觉风格定位、设计规范等方面的能力;比如你是一名产品经理,需要掌握用户调研、产品设计、数据分析、产品运营等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可以通过学习来提升。
软技能又叫可迁移能力,软实力一般包括:认知能力、逻辑能力、表达能力、规划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协作能力。不管你在任何行业、任何岗位都适用。对于已经在职场工作过几年的同学,一般都会有一定程度的积累,这些积累,在你转行到互联网行业之后,依然可以复用。

从建筑行业转行什么行业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vatar
在线会员 5DlYsGu 发表于 2023-2-13 13:3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我也和几个老伙计在讨论这事情,但是最基本的肯定是这个行业不能呆了。
我们虽然是搞设计的,经营成本也不高,但是这么耗下去,也不是办法。
我先讲几个不能去的吧。
1)去做餐饮;我感觉他们更卷,进去就是翘辫子的事;
2)做材料;估计建筑行业的消退,还没有传导到材料商,估计会很快,所以去了也是一塌糊涂的事;
3)做杂工;估计现在已经没有机会了,各个平台已经垄断的差不多了,而且我们社会这情况,杂工收益太低;
我想到几个可行的方式。
1)做教育:不是说儿童幼儿教育之类的,是社科衔接教育,尤其大学生,他们已经很卷了,面对就业问题很棘手,可以考虑做大学生岗前技能教育,就是短期培训,我感觉很多大学生在学校学到的东西,不梳理一下,很难冲进职场卷。现在儿童也卷,学生也卷,青年也卷,帮他们卷,应该有门路能发展下去。
2)创造老年化社会服务:现在老年人的钱,都是在被骗子骗,做老年平台的骗子企业太多了,我妈也是,天天看视频,被洗脑,然后我就给我妈反洗了一次,就和她说,别人说要卖给你什么东西,你都不要买,你把东西记下来,我帮你买。然后,我就成了我妈的采购员,直接在网上帮他买,没有中间商赚差价,老太太觉得好开心,东西都便宜多了,而且还是正规品牌。老年圈骗子卖的东西,价格都虚的要命,还基本是三无,有时候大几千块的,在某鱼,一两百就能买到。如果能做这一类的平台,就是给老年人当管家,顺道教一点健康知识,陪同去体检,陪办事啥的,走点正道,口碑好,说不定是一条出路,现在这是空白!应该有机会,不要去想赚多少钱,就是超低价格的服务,都会比上班强。
3)做低端商业服务:这么多年,我去过很多地方,我发现,我们缺的是“低端低价“,记得小时候,马路边有卖茶水的(很普通的开水泡好茶),用盖碗盛,一碗几分钱,这种茶,路过的人真的会买,因为这就是简单的必须品,那时候一瓶汽水三毛钱,确实更好喝,但是路过的人需要的就是解渴,不是需要享受;现代社会,太多的商品脱离了需求层面,一味的造档次,一杯奶茶十几块,需要解渴的人理性的还是想要一块钱的矿泉水,现在经济还没有完全落下来,等过段时间,经济落下来以后,解个渴花十几块钱的消费的生意,不知道能不能维持下去。但是现在,想找个地方做“低端低价“的生意又不太好做,所以能不能考虑去开发这样的场地?比如我去找一个办公楼物业谈谈,办公楼门前广场划一块,以很便宜的价格租一块小场地,搭上简易的漂亮小棚,租给这些有意愿做“低端低价“的生活服务”理想者“,就开一条小街,叫6元街,简餐,甜品,小吃,规定不能超过6元,生意应该会不错,把那些路边摊和小店全部卷死,纠集这么一帮”愿意让商品回归生活本质“的有志青年,赚够当白领的工资,其实也就可以了。如果做的好,可能有机会做大!因为市场确实需要。
4)做改造,我最近就打算转行做这个:我说的这种改造,不是去接项目,是去做二房东,利用建筑行业本身的经验优势,去向日韩模式看齐。就比如说,韩剧里经常看到考试院是吧,那个本质上就是月租房,日本也有很多,小视频里都能看到,12平方带卫生间的住宅那种,就是服务于城市新青年,这些人来城市工作,租房子也想住好一点,自己租一套就太大了,费用承担不起,和人合租吧,也不是很方便,如果有那种特别小的,一个人的成套单间,价格和合租租一间差不多,住的能更舒服,那就会很好,如果能租到房子,不管是什么样的房子,改造成这种,我个人感觉会有市场,最近我也想探索探索这方面的事情。
能想到的也就那么多了,你们不要喷,也不要杠,我也知道我这些想法也不成熟,但是比呆在这死扛要强。
<hr/>更新补充:
我发现我平时写专业文章,做专业视频,那么废脑筋,都没那么多人关注,闲扯家长里短的事情,真的很多人围观,我上面真的就是随便吹吹水,都没当会事,下面给你们来个认真想过的!
其实我很多年以来,一直就不断的折腾,在2019年的时候,我就搞过一个“验房”项目的设想,我把那个设想的文件发出来给大家批一批(不要喷也不要杠,杠就是你赢),其实我也是很懒的,没做成,但是我完成了大部分的工作了已经,种种原因,就是没做下去。
这个项目一开始是要和一个高科技企业合作的,但是后来他们突然转型了,他们转型以后,我就想,TM的我也转吧,自己玩,平时帮朋友验房也多,最便宜的房子验过16万的,最贵的验过1600万的,经验也算丰富,我又买了很多书,查了很多资料,准备把《自助验房说明书》搞好,然后卖工具,我都研究好了,一套工具也就60块,我赚10块钱“交个朋友”,谁买的我工具套装,我就把《自助验房说明书》打印好一起寄过去,看上去这个生意简单,也不费事,后来也是没有决心转行,加上身体突然不佳,也就没有做下去。文末把我的《自助验房说明书》链接放上!
现状背景:
目前,全国房地产的发展趋势依然平稳,房地产公司在销售、工程建设两个主要的开发阶段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市场模式;但由于工程建设还基本处于绝对的“手工”制,所以在房屋建设质量控制层面,还是“人制”级别,暂时仍旧没有条件向“工业化”的标准程度发展,所以房屋质量的控制中,始终不能如意。
在房屋建设质量问题上,一直是建筑工程管理的最大问题,在政府的介入下,逐渐提升了控制级别,全国已经普及了分户验收的机制,在当下看来,维权频率还是居高不下。房屋质量问题大类主要分为:
1. 设计问题;
2. 工程施工质量问题;
3. 建造标准与承诺标准不对标问题。
房子是目前中国社会不可缺少的生存要素,也因为人口红利而被推到了价值高地,“六个钱包”一套房已经是社会普遍现象,所以对于所购房屋的质量关心,超过了市场几乎所有的商品。
对于普通人来说,能够有效的检验房屋质量问题,几乎没有可能。
因此,“验房师”(官称:房屋查验咨询师)这样的职业应运而生。
房屋查验咨询师(百度)
房屋查验咨询师,俗称验房师,是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范、验收标准等的要求、买卖合同、查验委托合同的约定和现场查验,为雇主提供其房屋各系统和部件观感质量和使用功能等客观信息和有关咨询服务的人员。
2011年1月,才有首批“房屋查验咨询师”诞生。区别于之前的“验房师”,他们将参加全国统一的示范性培训考试,合格后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颁发职业培训证书(房屋查验咨询师)。证书可作为学员从业的凭证,也可作为申请职业技能鉴定的相关证明。
相比注册建造师,注册结构工程师这样的职业资格认证来说,“房屋查验咨询师”仅仅是一个培训证书而已。毫无“官方”性,更无权威性。
在一个行业都没有完全合法化和正规化的领域中,是不可能催生正规且专业的服务体制。
所以目前的市场混乱程度和社会认知基本如下可以概括:
缺乏信任,且不可信任!
反思:
为什么如此庞大的需求市场却没有培育出相应的服务供应体系?
归结一下有以下几点:
1. 验房师介入的级别太低;
基本上到了交房阶段,所能触及的层面只是房屋的表观问题,真正的结构安全和消防安全问题已经在房屋建设工程的过程中进行过法定程序的安全鉴定。在不涉及大型群体事件和重大事故问题上,官方不会介入过多的细节问题。
2. 验房师的工作成果没有约束力;
即使是优秀的验房报告,作为开发商,也可以以“资本”的绝对优势予以推翻,除非有强大的舆论支持,否则无法给开发商造成压力。另外,现在的物业服务也有所提升,有问题都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很好的解决,延长了实效,已不是一锤买卖,所以验房已经不是收房必须品。
3. 在非官方且又小群体的利益生存搏弈活动中,验房师处于绝对的夹缝之中;
开发商在建设阶段,接受了法定程序的监控,得到了官方认可,理论上可以认为开发商与政府已经站在同一方,这两方有绝对话语权和利益亲密度,挤压了其他的利益生存空间,所以验房师这个行业,没有空间和理由存在。
背景分析结论:综上所述,验房是一个理论上必须有,但实际上又没有存在必要的一个环节,即使存在也没有太大的意义,也没有必要推动这个市场。也没有资本愿意做这个“搅局者”。
商品模式:
如何建立一个新的体系,保注验房这个“心理需求”?
目前市场上验房需求其实很大,但是什么是验房?
验房定义:
1. 发现表观工程质量不合格之处,并予以明示,主张维修或更换;
2. 由表观现象,推导房屋可能产生的影响装饰工程或日常使用的隐患问题,予以提醒,并建议以必要的手段进行排除性确认;
3. 确认房屋交房时的完成面,合理界定房屋现状与后续装饰工程的责任界面。
以上的三点问题,是验房的基本定义,满足以上基本需求即可视为验房已有效完成。
以毛坯房为例,为满足以上需求,工作流程总时间约80分钟。如果在同小区大量出现房源的情况,如100单,总的验房师人数需要约50名,根据合格的工程师日薪计算,每套房的验房成本在500-1000元不等,且有可能存在诸多执行环节的各种问题。
所以,组织专业的验房师团队进行验房可行性很低,即使有巨大的资本推动,能组织较大团队,或者以APP互约的形式完成该服务,也无法保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另外,站在家装公司的利益阴影下,很快会失去竞争力。
据了解,某市山水装饰公司,正常量房的出单量是200户/天,如果他们换个马夹将量房服务改为验房服务,基本上可以瞬间毁灭市场。
综合以上,最佳模式是:能实现验房的服务目的,且有绝对的软硬核心竞争力的同时,采用虚拟服务方式,即可有效的推动这个行业 。
最佳模式分析:
硬实力:3D测量(注:当时IPHONE还没有那个扫描功能,但是已经判断出来这是一个趋势,然后那个科技公司想赶在IPHONE之前做进市场。)
因市场上3D扫描设备的价格门槛较高,所以不可能短时间内做到普及,能在一定的时期形成绝对的竞争力。
软实力:验房服务程序研发
因为市场上目前所有的验房服务均为“诱饵”服务,验房的后端一定牵挂着更大的利益活动,所以免费验房遍地开花,也导致验房这种服务的“鸡肋”现象。即使是市场上500元单次服务的专业验房(一般是“闲置”工程师单兵作战),也没有一个标准的程序化。所以验房服务程序研发的成果,将会成为难以复制的软实力。
虚拟服务:“福尔+摩斯”
目前市场上的验房主要是全程代理形式,即验房师带齐工具和仪器,于房屋进行仔细查验,记录并规整问题,完成验房服务的成果需求。
但此种形式想形成商业模式有一个巨大的风险:
游兵散勇状态下的验房服务,在绝对的夹缝之中不易被发现,如果大规模的验房从业人员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夹缝会迅速缩紧甚至关闭;
反观验房整个过程,如果抛开量的环节,将会变为一个很简单的过程,主要的动作是:看,摸,试,敲四个简单的手法:
看:观察各种设施设备的表面规整程度和完好性;例如:入户门有没有磕碰痕迹?
摸:对于细小之处,用手试探其完好性;例如:入户门的密封条是否连续、规整、贴合完好?
试:徒手或用工具测试设施是否顺滑、完好、密封;例如:用卫生纸擦试管道接,检查是否会有微弱的滴漏。
敲:利用验房锤检查墙面是否有大面积或严重的空鼓。
以上这些检查过程,在简单培训下,普通人有了工具也可以高质量的完成。
如果设想,把这个“培训”写成一个说明书,并附有现场操作表单,一个没有学过建筑工程的普通人也可以进行验房的操作。
所以设想出的验房模式是“福尔+摩斯”,“福尔”就是我们前期研发的“验房说明书”,“摩斯”就是客户自己,合在一起,就是“福尔摩斯”。
最佳模式设想:
我们提供的商品名称:全方位收房技术咨询服务
其中包含:
1. 提供验房说明书-------------- --指导验房
2. 提供上门的3D扫描数据---- ---是验房的辅助资料,也是一个量房的成果
3. 提供装饰设计提示--------------提供一个专业设计师角度对房屋的装饰注意事项评析。
全方位收房技术咨询服务SWOT分析:
优势
Strengths
整个产品服务,包含了前后两端的技术支持(验房前以《验房说明书》的形式予以指导,验房后又有《装饰注意事项评析》服务)和中间的3D扫描服务,三个环节的服务都是绝对的以技术实力进行服务,并且在整个服务组织中,以健全和完善的流程体系,明码标价,没有后续的利益牵扯,能够以低成本和低售价解决客户实际的需求
Weaknesses
劣势
由于验房的“福尔+摩斯”模式,客户自行解决问题的成分比较大,服务的实体参与度过低.。
Opportunities
机会
市场上正规化的验房服务比较少。
Threats
威胁
由于设备并不是真正的无法模仿,或者以同类设备或下层技术,同样能解决。
实施计划重点内容:
1. 做好宣传和研发工作,完善各个流程节点的体验细则,增加类似视频教学等简单程序,发挥优势,弱化劣势。
2. 宣传和营销应精准,利用网络交流平台,迅速,深入的挖掘客户介绍自己。
起步工作事项备忘:
1. VI系统建立;
2. 验房指导书的编写与验证;相关辅助视频的脚本编写;
3. 验房工具的研究和前期采购工作准备;
4. 相关城市验房行业市场调查。

余跃:自助验房说明书(毛坯房版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更多+
用专业创造成效
400-778-7781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意见反馈:server@mailiao.group
紧急联系:181-67184787
ftqrcode

扫一扫关注我们

Powered by 职贝云数A新零售门户 X3.5© 2004-2025 职贝云数 Inc.( 蜀ICP备202410472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