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为什么90%的社群会死掉?

[复制链接]
在线会员 素兮绕眉 发表于 2023-2-12 09:45: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建立一个社群,群友没有语言,觉得是活泼度不敷,需要举动激活,话题指导。
社群周期短的一个月,少的三个月,到最初出了所有代价?

精彩评论5

avatar
在线会员 4mgOmK 发表于 2023-2-12 09:4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好几年前就开始加入各种付费社群,但那时候的付费社群更多是以企业家为主的行业群、商会群。而从2019年左右开始,我发现身边各种类型的付费社群涌现出来。
有交流如何赚钱的,有专门对接流量的,也有专门做电商平台、主播渠道和选品的,以及很多个人做的技能类、信息类、网赚类的收费社群。
收费从几百到几千不等,还有费用在几万元的私董会类型。
我和大多数人一样,花了十几万加了很多付费社群,也抱着交流、学习、赚钱的憧憬。
但是各位可以留意一下,今年开始,许多社群开始变得不那么活跃了。
星球里从一天几十条帖子到现在一天两三条;群里面以前交流是刷屏的,现在迟迟无人应答;还有一些线下见面活动,连人都招不齐。
许多做付费社群的人很苦恼,为什么热热闹闹收了一两千的人社群,做不起来了?

为什么90%的社群会死掉?
01、内容的输出和奖励

1、内容输出的持续性

90%以上付费社群,都是靠社群成员在群内分享自己的创业经验、赚钱方法、踩坑避坑的心得来维系,而社群组织者更多承担的是内容的严选和组织功能。
但想要鼓励大家做内容的输出,至少面临三个问题:
其一是有能力输出的人有几个?表达能力不是所有人都具备的,况且很多人入群的目的是为了学习别人的理念、方法。
其二是愿意输出的人有几个?不仅是大家很忙,对于一些真正有价值的内容会在大众面前分享嘛?
我加入过行业很多付费群,很多东西都不是独家的,都是群发的。
其三是谁能有那么多真正的干货输出?如一个做直播带货的老板,能每个月都分享一篇超级干货嘛?明年还能继续吗?
所以,我们看到许多付费群里面,以前活跃的大佬没有输出了。
因为有些东西不能输出,有些东西不想廉价输出,有些东西无法持续输出。
它要保留更有价值的内容,在自己的圈子里或更高端的圈子里输出。
所以有些有价值的信息,哪怕在已经收费的圈子里,面对几千上万人做分享,其实信息的价值已经大打折扣了。
2、分享奖励的刺激性

绝大部分的社群分享其实都是免费的,现在有一些社群会以金币、积分等虚拟币作为奖励。
但是这个价值的评判标准完全在官方,对于有些人来说,其实它能写出来,就已经是它最高水平了。
而官方却认为质量不行,没有得到精华认证,这时候圈友的积极性自然受到了打击。
这个和我们做头条、抖音不一样,做头条涨粉的想象空间是无限的,广告分成的收益也是无限的。
至于官方给的活动奖励,是额外部分的,所以作者是否得到,其实对他原本的创造收益没有影响。
而在付费社群里面,没有涨粉的概念,所谓的收益又需要靠不确定性的虚拟币。
况且虚拟币的价值又是随机变动,有时候还不能立马出手变现。
这种不确定性的奖励,对于社群成员来说吸引力自然就弱了。
最最重要的是,能够输出极有价值的人,又不在乎这一两个金币,他分享的随意性更强。
所以靠社群成员输出内容为主的付费社群,在持续性上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02、普通人得不到关注
最近一直在流行一个词叫“精英人士”,其实付费社群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为“精英人士”服务的。
比如群里面的某位老板、某位经常获得奖励的作者,某位与社群老板有很好关系的人。
但是一个超过千人的大社群,至少有70%以上都是普通人,他们都是被海报、文章中那几十个有titel、做背书的人吸引来的。
可这些人无法加入到更高的圈子里,无法获得更有价值的信息。
当圈主再次以贡献、资源、权利、地位、收入等维度,把大家分开之后,普通人只能看到普通的东西。
这对于他们来说,价值感就弱了,所以他们参加活动、分享、续费的意愿就降低了。
你仔细思考一下,在你加入众多的付费社群中,是不是官方一直在让一部分人更出名?
而作为一个普通人,原本进群是想认识宣传海报上的,实际的结果可能连个微信都加不上。
其实做私董会也好、总裁班也罢,这是符合一部分圈友需求的,这种分层运营、变现的逻辑也是对的。
但是,谁来服务普通人,中腰部的人,他们服务的持续性机制在哪里?这是很多社群忽略的。
03、过于追求利益

你以为支付了699、1599就可以享受到免费的权益了,但这仅仅是入门而已。
许多付费社群,过度追求商业化了。
听课要收费、参加线下活动要收费、公众号推荐要收费。
参加某个嘉宾分享要收费,参加私董会要收费,私董会的某个服务又要收费。
这种连环套的收费,过度消耗了会员的信任值和支付能力。
我还见过一些付费社群,每年到要缴费的时候,会有专门的会员小二打电话、发短信、拉群来催续费。
因为他们的业绩与此挂钩,这种做法也许短期内是有效的,但长期续费的动因到底是什么?
是付费社群的价值本身!
04、资源无法有效管理和利用

一个付费社群一旦超过了1000人,群成员的资源和需求将会五花八门。
从群成员的角度来说,无法及时获取到每个人的资源和需求。
从平台的角度来说,也无法实时洞察了解每个人的情况。
所以大家试想一下,那些会员在三五千、一两万的社群,试问群主、管理员知道第1666位会员有什么资源吗?他现在面临什么困难吗?
当一位会员需要主播、流量资源的时候,官方能立马找出所有的对接人吗?又能确保每个人都看到了这条需求了吗?
这是很难的,哪怕是线下交付的场景,也无法让所有人到场,到场的人也无法和每个人对接上。
另外圈子里的成员天南海北都有,人员的分布又不均匀。有些地方会做分会、同城会,但组织的频次、交付的内容又是一个考验。
毕竟很多同城会的组织者是没有任何回报的。
所以如何帮助付费成员,做好资源对接,做好认知提升,是很大的一个难题。
05、时间长会弱化交付的价值

社群的服务周期一般是一年内,所以用户的期望值也是一年。
如何在这一年之中,持续的让会员感受到价值的输入?
为什么做培训的交付感最强?为什么培训的行程都很紧凑?
因为它要在短时间内向你填充大量的信息和资源,让你在短时间内获得极大的满足感。
所以很多人去参加培训都会拍照发朋友圈,都会感谢老师。
但如果你一年里面只参加了一场见面会,只对接过一两个渠道,只看了四五篇文章,甚至和圈主只在微信交流了一两次,这时候你的心理落差是巨大的。
这也是为什么付费社群要做各种频道内容,每周要做分享、要做资源对接、每月要做线下获得的原因。
可要做好这些交付,就需要比较多的人力、资源、金钱的投入,有些圈主便舍不得了。
06、太贪心不要做付费社群

做付费社群能赚钱吗?当然可以赚钱!
但付费社群并不是赚快钱的方式,付费社群是强调持续输出、长期交付的赚钱类型。
如果你一个会员收699元,3000名会员就是200万的收入,刨除所有的人力、营销成本,也可能让你一年有50-100万的收入。
这对能赚钱的人来说是一个普通水平,却是一个可持续性的收入。
但你如果想要赚500万、1000万,还想很快的赚到这笔钱,其实是很难的一件事情。
更重要的是哪怕你有这样的能力,但一味从钱的角度去衡量,它会使你弱化交付的价值,付费社群的持续性也会打打折扣。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付费社群第二年几乎就做不下了,因为圈主的功利性大强了。
村长认为做付费社群是一个利他的行为,是一个细水长流的生意,不是靠短期收割的发财门路。
记住!社群变现和社群清盘是两回事,许多社群往往理解成了后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vatar
在线会员 Z2A 发表于 2023-2-12 09:4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好,我是羽翼互动benny。这两年大家都在讲私域(这里特指微信生态的私域),都在拥抱私域,生怕自己上不了私域流量的快车道。
私域是个好东西,玩好了也是真的赚钱,虽然现在私域这个词大家都快听吐了,但是一点都不妨碍它能赚钱。
而社群作为私域运营中重要的一环,承担了流量承接+商业变现+新老裂变三个重要使命。


为什么90%的社群会死掉?

恰恰是因为社群的重要性,所以很多企业做私域运营的第一个动作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拉个群再说。
从来没想清楚为什么做?怎么做?这就导致99%的社群经过短暂的活跃后,因为没有持续有效的运营动作做支撑,最后就挂掉了。
今天咱们就聊一聊99%的社群是怎么死掉的,以及如何把自己的社群做成活下来的那1%。
一、先搞清楚为什么要做社群

做过信息流、搜索投放的同学一定都有过这种感觉:在投放环节,流量主就像是一个开垂钓园的老板,而我们就是花钱进去钓鱼的人,能钓上来多少?钓上来的鱼大小如何?既取决于自己钓鱼的技术,更取决于鱼塘里本身有多少鱼、鱼的大小如何。
最要命的是,因为鱼塘所有权是别人的,万一哪天鱼塘老板心情不好,不让我们进去钓鱼了,我们兜里有钱都花不出去,也就断了鱼的来源。
命运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就会极度没有安全感,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就想自己养鱼,承包鱼塘是不够的,我们要自己修鱼塘!
社群就是鱼塘的一种。
相比传统的投放方式,社群至少有四个明显的优势:
1、绝对的控制权
2、免费/极低成本
3、可以反复触达
4、适合多级裂变


为什么90%的社群会死掉?

这就相当于你把流量圈到自己手中,你可以随时触达到自己的用户,既不需要付费,也不需要经过别人的许可,而且理论上是无限次的触达。
更重要的是,当用户对品牌产生信任感或被利益驱动之后,会以二次裂变、三次裂变的方式把新的精准流量引入到社群里,让你的鱼塘真正实现了“为有源头活水来”。
二、不是所有的业务形态都适合做社群

做社群切忌为了做而做。
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社群是一把双刃剑。
运营好了能帮品牌赚很多很多的钱,运营的不好,问题小的话最多损失点人力物力,问题大的会对品牌造成致命的伤害。
以消费品为例,没有社群之前产品有问题,客诉是1对1的,你解决掉这1个客户的问题就ok了,不会对品牌产生太大的负面影响。
有了社群以后,客户把问题反馈到群里,就会引发其他群成员对产品产生质疑,负面被接受的量级增加了上百倍的,对外传播的可能性也增加了上百倍。
对于很多新品牌来说这是难以承受的,甚至是致命的。


为什么90%的社群会死掉?

所以做社群之前至少要做好三层判断:
第一层判断:业务本身是否适合做社群

如果不知道判断的标准是什么,就记住四个字:降本增效。
例如商品促销、资源整合、话题营销这种业务,就是比较适合做社群的。
1)商品促销
促销售卖的一般是低单价、低毛利的商品,销售需要以量取胜,社群这种1对多的售卖方式天然就能降本增效,当群里有人不停刷下单信息时,其他人出于从众心理也更容易付款下单,极大的提高了效率,效率就是GMV,效率就是利润。


为什么90%的社群会死掉?

2)资源整合
此类业务需要以平台为依托,对实时交流的要求也比较高。
传统的方式是在独立站发布资源信息,大家去独立站找自己需要的资源再联系平台服务人员进行对接,有了社群以后各平台基本都把对接环节挪到社群里进行了,群内有人对接时其他群成员也可以围观信息对自己是否有价值,大幅度减少了重复的交流工作。
3)话题营销
通过具有同一属性用户的聚集为社群带来增量价值,例如口红种草群、手办交流群等。
而一些高客单价服务,需要1对1的,讲究服务尊贵感或私密性的,是不建议做社群的。
第二层判断:当前阶段是否适合做社群
同样是做电商,对社交电商来说,社群是业务的基础设施,开始就要重点投入资源去做。对平台电商来说,社群只是一个补充的工具,等平台具备一定规模之后再启动就可以,前期应该把资源投入到其他渠道。
对入场时机的把握,对创业公司是尤为重要的,创业公司的每一分钱、每一份资源都应该用在刀刃上。
第二层判断:当前阶段是否适合做社群

同样是做电商,对社交电商来说,社群是业务的基础设施,开始就要重点投入资源去做。对平台电商来说,社群只是一个补充的工具,等平台具备一定规模之后再启动就可以,前期应该把资源投入到其他渠道。
对入场时机的把握,对创业公司是尤为重要的,创业公司的每一分钱、每一份资源都应该用在刀刃上。
第三层判断:建群之后预期的ROI是多少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做ROI测算的目的是为了推演一个数据模型出来,把整个路径的所有关键点都列在纸面上,你就可以很清晰的知道在操盘这件事的过程哪些是非常重要的,哪些是一般重要的,哪些是不太重要的。
数据模型是否成立,直接关系到做社群这个动作是否存在收益为正的可能性。
三、给社群一个精准的定位

决定是否做社群要做三层判断,决定要做了,动手之前还要完成四问:
第一问:社群对品牌的价值是什么?
第二问:社群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
第三问:社群的目标人群有哪些?
第四问:社群对目标人群的价值是什么?
运营社群和做生意是一个道理,单赢不算赢,双赢才长久。通过为客户提供某种服务或产品,来换取品牌的溢价或利润,这在最基础的逻辑。
目标要明确,价值要精炼,给社群做价值定位的时候非常忌讳既要…又要…还要…
要的太多了最后就变成了没得要。
四、如何让自己的社群成为Top1%

开篇提到99%的社群最后都变成了死群,每个人都想成为活下来的那1%,那该如何做呢?


为什么90%的社群会死掉?

1)全链路的SOP

想做大,标准化。
大多数平台做社群都是同时做N个社群,这些社群又是由不同的人来运营,如何保证每个社群的运营质量足够高,效果足够好,就需要制定标准化的运营SOP,社群运营者们在既定标准的基础上去做个性发挥,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结果可控。
同时,运营者在社群中展示的内容应该是鲜活饱满、妙趣横生的,但是运营的方式和步骤应该是严谨遵循运营逻辑的,这考验的管理。
总结起来就是:从人性出发挖掘需求,回归到理性制定SOP,再以人性的方式对外展示出来。
2)做好用户分层

高价值用户和低价值用户要做好分层,不同的人群放到不同的是社群里,再对应上不同的运营策略。
单个社群内的用户也需要做结构分层,一个社群比较健康的结构是1%的共建成员+9%的活跃分子(包含自己的托)+90%的围观群众。
以带货群为例,共建成员更有主人翁意识,可以维护社群秩序保证社群的稳定性,活跃分子在你带货的过程中能产生充分的互动,一个人干巴巴地说还是很尴尬的,有互动气氛就更活跃,气氛活跃了就可以调动围观群众购买的积极性。
最后你会发现,那些一言不发的群成员非常具有购买力,不提问,不讨论、就是买。
就是如此神奇。
3)一个合适的IP

在我看来,IP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合不合适。
在社群内打造一个合适的IP,可以让运营工作事半功倍。


为什么90%的社群会死掉?

我见过非常非常多的企业社群群主都非常的” 官方”,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没有感情的机器人,这种社群是无法让人产生参与欲望的。
运营社群是和一群活生生的人在打交道,所以运营者必须也得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并且是性格鲜明、辨识度足够高的人,因为大家不是面对面的交流,当运营者的人设隔着手机屏幕也能呼之欲出,并让人感觉上是舒服的,那他就是一个合适的IP。
4)最后,服务!服务!还是服务!

只要好的服务才能产生深度链接。
只有好的服务才能让人有归属感。
只要好的服务才能发生主动裂变。
只有好的服务才能产生长久价值。
只有好的服务才能让我们赚到很多很多的钱!
如有其它问题,请关注公众号“scyyhd”,会安排专人,第一时间回答您的疑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vatar
在线会员 jCgT25J 发表于 2023-2-12 09: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好,我是IP星球社群创始人 青木老贼,看到这个标题就点进来了,我来说说吧;
不活跃是现在微信群的普遍现象,我看到过很多社群运营负责人都在绞尽脑汁的做活动、做内容分享、做话题引引导,但是最后却发现参与的人比较少,甚至最后群变成了死群、自嗨群;这就是当下为何90%的群会死掉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思考下:

为什么90%的社群会死掉?
一、90%的群是微信群并不是社群

我们大部分的社群都是依托微信搭建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基于微信的群都是社群,我看到很多人把微信群当做社群在玩,而且喜欢玩规模,比如号称几万个群的群主,然而诸不知这些所谓的几万个群大部分都是僵尸群、广告群、潜水群、死群,空有数字化的规模,实际上大部分的群的群友可能根本就已经将群静音了,我们最终也只是把这些群当做信息发布的渠道罢了,若是想让用户参与进来,也就是我们追求的活跃度恐怕就变得特别难了,毕竟社群运营的核心是用户注意力的运营,用户都不关注你了,你的所有努力都是白费。

为什么90%的社群会死掉?
二、一个活跃的社群需要注意6个关键点:

①社群门槛
玩社群首先是找人,如果进群的人不对,都不是我们社群想要的目标受众,后期的运营再怎么刺激都是无效的,第一步选对用户;
②用户画像
关于后期的社群运营是不是一定要做分享?是不是一定要做话题引导?这些我们不能看到别人的群是这么玩的,我也这么玩,其实大部分社群运营都是这么干的,然而同样的方式并不能看到同样的效果,比如我们的用户是企业人群,你天天在群里分享,有多少会参与互动?比如我们的用户是门店店主,你成天就理论分享,你觉得他们会长期参与?所以我们在做运营之前,是需要对我们服务的用户做一番用户分析的,比如他们在学习上的需求、在工具上的需求、在营销上的需求、在社交上面的需求等等,我们都要做分析,然后再出一个初期的运营方案出来即可试运营了。

③关系运营
我们无论是线上的运营策略,还是线下的沙龙、大会,统统只有 一个目标:让用户关系更紧密,让用户发现我们更专业,让用户更信任我们,这个关系的度的反应点在于用户的参与度,所以现在运营都喜欢对标活跃度来看,问题是我们很多的运营手段都是自嗨啊,根本没有让用户参与进来,没有参与关系怎么提升?关系没有提升就一直在做所谓的运营,不等于乱来么?我们很多运营都败在这里了,没有看到关键点,只看到外在形式;

④势能运营
在当下微信类社群泛滥的情况下,用户凭什么把自己的时间和注意力放在这个群?除了所谓的价值,最重要的是势能!这里涵盖群主的个人品牌和社群集体的影响力,这个环节目前基于个人品牌势能的社群越来越多,他们大部分是从自身专业度吸引了一批铁杆而聚集的人群,比如秋叶大叔的IP营、猫爷的早起打卡营、萧秋水的职场时间管理营等等社群都是基于群主的个人魅力而凝聚的人群,越来越多的个体通过自媒体形式聚集了大量的粉丝群体并形成一个个人品牌式的社群;而基于社群势能打造出来的社群目前来说还是比较少的,要能做成大的社群真的有极强的号召力和跨平台的链接能力,比如混沌大学、吴晓波书友会、樊登读书会都是有个人势能和社群势能的社群形态。
⑤一致目标
现在的群一般是刚建立的时候活跃几下,过了没几天甚至不超过24小时,这个群就慢慢的沉下去了,即便群的运营者很卖力的付出,但是用户就是不参与,这里有一个关键点在于,你没有让用户明白这个群到底是干啥的?进来之后要做什么?大部分的群都是把用户当做大爷或者观众供着,鼓鼓掌、抢抢红包、谢谢一下,遇到正经事儿要让他们参与的行为一个都没有,用户怎么会把时间放在这里?他们更多的围观几天,然后觉得没啥用就取关静音你的群了,那你的群还有啥用?所以要给用户一致目标变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当下为啥7天打卡、14天特训、21天晨跑的价值所在,就做到一点:用户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目标非常清晰!

⑥运营时间
对于一个初创的社群,要有打算准备好日常的群作息时间,不能一天24小时都在冒泡灌水,这对于群成员来说会透支他们的社群能量,虽说我们运营的是他们的注意力,但是我们不能指望他把所有的时间都话在我们这里,我们其实是要在用户心中根植一种文化一种习惯,让用户逐渐了解我们群的玩法和方向,并通过运营手段带动用户在特定时间参与即可。

另外给一点建议:现在绝大多数微信群都不是社群,所以我们当下要做到断舍离,对自己没有价值的群退掉,没有价值的人删掉,做精细化社交,把时间放在更有价值的事儿上,我们作为群主的也应该是引导用户参与到社群生活中来,努力打造一群人的生活方式!
<hr/>我是《场景化社群运营实战手册》作者、IP星球社群创始人、中国社群文化传播大使 青木老贼,欢迎有任何社群问题都来私信我,当然如果你也需要社群服务也可以加入我们会员群(喂❤ diliuzhisho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vatar
在线会员 Z2A 发表于 2023-2-12 09:46:55 | 显示全部楼层
群友不在于多,在于精,如果能有2、3个能带动聊天的,人少点都没什么。
推荐有优质会员的社群运营工具,我知道一款比较好用的是微圈社群助手,这款工具现在非常的受欢迎,每一个人都可以在微圈社群助手上面开设一个圈子,然后跟人交流,还有直播聊天室,非常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vatar
在线会员 CQPs1KQn 发表于 2023-2-12 09:4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社群不是一个群,无论是微信群QQ群都只是社群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实社群模式早就存在,只是没有出现社群这个名词,例如贴吧的BBS都是社群的雏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更多+
用专业创造成效
400-778-7781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意见反馈:server@mailiao.group
紧急联系:181-67184787
ftqrcode

扫一扫关注我们

Powered by 职贝云数A新零售门户 X3.5© 2004-2025 职贝云数 Inc.( 蜀ICP备202410472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