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先简单介绍下我自己的经历:我做社群其实是有些经验了,我在前东家,一家一物一码SaaS公司做市场总监,当时就带领市场部运营着人数8000+的传统快消品企业市场中高管社群——首席增长官研习社,社群内的成员都是我们公司的潜在客户,我们每周四都会找一位大咖在群里分享营销经验,尤其是新零售、新营销的知识,核心群内的成员来自、统一、康师傅、汇源、立白集团、箭牌集团、双汇等大佬,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影响力的加强,慢慢的这些大佬都变成了我们实实在在的客户。
后来我就带着前期积累的一点社群运营经验做了To B CGO,然后边做边学边复盘,慢慢的,我搞明白了社群运营的方法论,我相信通过这个方法论,To B企业可以运营起自己的社群来转化线索,To C的运营人才也可以通过这个方法从0起盘一个优质社群。
好的,那我正式开始,今天给大家讲讲社群运营。首先明确三个概念:
① 社群不是微信群,社群是由共同价值观、共同利益、共同目标等组成的集合,微信群只是这个组织存在的载体;
② 社群运营其实是不分To B和To C的,因为社群成员无论是做什么的,对于群主来说,都是C;
③ 你是想把社群打造成一个产品,还是是想利用社群卖产品?前者是平台思维,就是你把社群运营的特别好之后,你可以按照平台的商业模式来做事了,后者是短期思维,短期通过裂变手段快速拉人,形成大规模微信群,然后卖产品,产品卖完,微信群就没人运营了,韭菜们只能乖乖等着下一次镰刀的到来。
流量增长闭环:就是流量进入社群之后,怎么通过这些流量带来更多流量,这个路径能不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圈,形成了,那就叫闭环。比如To B CGO的闭环是,一个人想进群,要先把我们的拉新推文转发到朋友圈才能进来,通过他的朋友圈,再影响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人,然后再有人扫码申请进群,那就再让这些新人转发拉新推文到朋友圈。这就是一个闭环。另一种闭环是,流量进了群,运营一段时间之后,驱动群成员把社群新群的入群二维码/群助手二维码转发到自己的朋友圈,再影响他们周边的人进群,申请进群时还需要转发我们的拉新推文到朋友圈才能进群,因此又形成了一个闭环。
所以你的社群,怎样能设计出一个很良性的增长闭环,那就需要你认真思考了。
① 群主要主动加群里10%的好友,主动交流。这就是鸡尾酒会中的“主办方主动和参会人握手寒暄”
② 群主要时不时地要求群成员修改备注。这就是鸡尾酒会中的“所有人头上亮起了身份信息。”
③ 当群成员超过300人或400人,设置一点进群门槛,跟想进群的人沟通好,进群可以,但是群主做欢迎语,进群的人要发个红包。进群之后,群主的欢迎语,大家只要复制粘贴就行了,这样整个群的节奏都被带起来。大家复制粘贴的动作就是鸡尾酒会中的“举杯”,发红包就是鸡尾酒会中“新朋友把一摞现金洒向台下”。当然,复制粘贴欢迎语还有个好处,就是没有及时看群消息的人后续也能知道什么身份的人进群了,长此以往,他就会深深认为这个群有价值。
④ 群主要及时帮助群成员对接需求,多带几次头,群成员看到这个群这么热心,他也会变得热心的。这就是鸡尾酒会中的“朋友帮另一朋友引荐资源”。
对群主的认可度怎么提升?还记得我在前面讲到的个人IP打造的三板斧吗(个人起家故事、个性、价值观)?首先那三板斧你要做好,其次 要利他:要把所有的好处带给群成员,比如帮助群成员找资源,帮助群成员找人,帮助群成员对接线索,帮群成员解答疑问,总之,能帮的尽量帮,直到帮得群成员总觉得欠你人情。 要谦虚:要明白你根本不是最牛逼的,你只是聚集了很多高手,他们都比你厉害,即使有很多人是中低级群成员,那他们身上也有你值得学习的地方,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时刻保持谦虚,你将无往不利。
所以,再跟我心里默念一遍:单个群的活跃度X对群主的认可度=驱动群成员吸引更多流量的可能性。那么当这种可能性增加了很多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有些引流的动作了,比如引导群成员将新建的群的二维码图片发到朋友圈,一个人影响10个人的话,那么理论上50个人转发就能满人了。我们To B CGO实操过,最高纪录是一个新群,从0到350人,仅需一晚上,所以我们也有优化的空间,那么大家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