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山姆会员店的运营有哪些特点?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如何?

[复制链接]
在线会员 枝头花几许 发表于 2023-2-5 06:58: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往事布景:沃我玛华夏加快扩大今年 要新启远40野店
沃我玛另外一个被散焦的业态——山姆会员店异常加入扩大最快的一年。正在培养了20年以后,山姆会员店正在华夏的开展的劣势逐步突显,正在客岁沃我玛珠海山姆会员店开业时,山姆担当人曾暗示,正在沃我玛环球门店中,年贩卖额排名前十的门店有四野是山姆会员店,此中有三野正在华夏,特别是华夏尾野会员店——深圳祸田店是环球沃我玛会员门店里年贩卖额最下的门店,并且持续第九年连结环球第一。
正在华夏开展的这样佳吗?觉得历来不睹过……山姆会员店是类似于 Costco 这种吗?远景怎样?

精彩评论5

avatar
在线会员 VeUB7M 发表于 2023-2-5 06:58:09 | 显示全部楼层
纪录片《大地的拂晓》出了一集讲Costco在日本发展的片子。其中,用一张图片展示了外资零售在日本的经营状况:Costco和宜家凭借独一无二的商品力,成为仅存的玩家。


山姆会员店的运营有哪些特点?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如何?

从上至下分别是:

  • Costco1999年进入,现有31家店铺,并将持续扩张。
  • 家乐福2000年进入,2005年撤出。
  • 沃尔玛2002年进入,2021年撤出。
  • 麦德龙2002年进入,2021年撤出。
  • Tesco2003年进入,2013年撤出。
  • 宜家2006年进入。现有12家店铺。

对比一下他们在中国的经营,会看到类似的情况:家乐福和麦德龙已相继撤退或部分撤退,只有Costco和山姆仍在保持扩张。

  • Costco2019年进入,现有2家店铺。
    已开业:上海闵行、苏州
    计划中:上海浦东、宁波(2023年)、杭州(2023年7月)、北京顺义、广州荔湾、深圳龙华、南京江宁(2023年底)、成都天府新区、青岛/重庆/西安(未有明确签约信息)

山姆会员店的运营有哪些特点?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如何?


  • 家乐福1995年进入,2019年卖80%股份给苏宁易购,对价48亿元。
  • 沃尔玛1996年进入,依靠山姆及电商业务保持增长。现山姆有37家店铺,预计2022年底将有40家至45家开业及在建门店。
  • 麦德龙1995年进入,2019年卖80%股份给物美,对价119亿元。
  • Tesco2004年进入,2014年与华润合资,2020年彻底退出,在合资公司20%股份的对价约为25亿元。
  • 宜家1998年进入,现有36家店铺。今年已关店2家。
看似违背当地消费习惯的售卖方式却收获了巨大的成功,山姆和Costco在中日市场发展过程中实则有非常多的共通之处——这首先当然是因为相似的商业模式所决定的;其次,也与运营时的手法高度相关(并非只强调“本土化”;而是充分保留商业模式的特质),是我读完佐藤生美雄《Costco为何如此强大》后的一点所得。

1.孵化器“山姆”
2016年,我曾写过《山姆如何再出发》。
https://www.fx361.com/page/2016/0525/470234.shtml
相关报道也很多,不再赘述。只是回头看,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时间点。此前的20年,山姆在中国一共开出了13家店;而这之后的6年,多开了24家店,开店速度明显加快。山姆抓住的是新一线城市发展起来的机会,而支撑其发展的则是强大的供应链。

从近来其本土供应链受热捧,也看出资本越发看重确定性。比如以“朕宅”品牌为代表的利和味道从复合调味料扩展到预制菜,还投资过出品瑞士卷的恩喜村,包括以预制粉、面为主的良工坊都是其中的代表。

这些供应链品牌有一些共性。比如,曾做过进出口相关业务——恩喜村的前身是国内(深圳)首家出口日本烘焙食品生产型企业;大连的海德福原是面向日本的生产型企业;做青柠汁的劲宝食品旗下有总部设在新加坡、面向亚洲的供应链品牌KAISER FOODS。其次,也在布局自身面向to C的阵地:海德福、禧美海产等在其他渠道都能买到;也有如“拉面说”这样在建立了一定知名度之后,通过换个牌子“料理说”、推出独有产品在山姆扩大份额的案例。

1)利和味道:已获D轮融资


山姆会员店的运营有哪些特点?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如何?

山姆会员店的运营有哪些特点?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如何?

2)恩喜村:曾短暂开过天猫店,现已搜索不到。利和味道背后的“翊翎(yì líng)资本”曾投资了其A+轮。根据“经济日报”的一篇报道,恩喜村2021年的营收是12亿元。2021年11月底,亿滋对其对投资时的估值为21亿元人民币。


山姆会员店的运营有哪些特点?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如何?

山姆会员店的运营有哪些特点?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如何?

3)“良工坊”背后的尚古堂



山姆会员店的运营有哪些特点?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如何?

山姆会员店的运营有哪些特点?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如何?

4)海德福


山姆会员店的运营有哪些特点?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如何?

5)劲宝食品及其旗下的KAISER FOODS



山姆会员店的运营有哪些特点?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如何?

山姆会员店的运营有哪些特点?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如何?

6)禧美海产背后的“北洋佳美”


山姆会员店的运营有哪些特点?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如何?

2.Costco为何如此强大
Costco进入日本时是100%独资,并派了创始人的儿子做日本Costco的社长,曾设在新加坡的亚洲据点也转到日本。在零售业发达的日本,Costco仍能取胜——在Costco工作过的佐藤生美雄,在书中列举了几个关键词:Simple(sku极简化)、Beauty(商业模式结构之美,节省中间费用)、Delete(减少不必要的市场费用开支)、Niche Market(瞄准小众市场,即便在美营收也只占到全国2-3%)。


山姆会员店的运营有哪些特点?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如何?

(百货商店、大型超市、便利店的SKU数量;Costco的SKU只有3500-4000个、与便利店相当)

当中也提到围绕创始人Jim Sinegal的几个关键词:Deep Insight(作为采购人员的洞察力)、Entertainment(强调购物如在主题公园般的娱乐性)、Generosity(慷慨宽容)、Straightforward(单刀直入)、Ethical Leader(善良的经营者)、Craftsmanship(匠人,熟知如何降低采购价格)、Teacher of Life(人生导师)。

书中这样描述采购人员眼中的Jim:店铺如果有试吃活动,他会绕到所有区域,不浪费、吃掉所有盛给他的食物。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自己去找垃圾桶,扔掉他们用过的的袋子或罐子。如果那里有人,他会询问是否可以扔在那里。“‘浪费’这个词我们经常说,如果见过他本人就知道这是为什么,真是令人佩服”。纪录片中的细节很有意思:为了卖出两倍容量包装的燕麦,厂家要提出新的提案,比如泡水来做燕麦饭,拌生鸡蛋、纳豆或各种拌饭料


山姆会员店的运营有哪些特点?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如何?

多篇资料不约而同地强调了,日本消费者在Costco购物后在邻居亲友间分配、分享的习惯——这篇写于2009年的论文提及,在日本市场,Costco的目标群体并不局限于高收入阶层,而是收获了更广泛阶层的欢迎。


山姆会员店的运营有哪些特点?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如何?

另外,一位即友提到台湾地区Costco的成功。台湾《今周刊》今年7月的报道中记述了以下信息:
1.6月底,Costco以10.5亿美元买下台湾大统集团持有的45%的股权,实现100%独资。——意味着拥有14家店铺的Costco台湾整体的估值约为23.3亿美元。
2.疫情期间,Costco台湾业绩仍增长过两成。2020年、2021年营收氛围突破1000亿元、近1200亿元,年获利超50亿元新台币(约1.6亿美元)。山姆中国会员数突破400万,Costco在台湾地区也有300万会员。
3.亚洲获利前5的分店中,台湾占了3个,会员续卡率高达95%,高于亚洲其他市场平均的90%。亚太区两家店王很早就突破100亿元新台币。
4.因为台湾业绩大好,目前大陆地区也是由台湾团队在负责运营。
5.推出电商的同时,保持线下货品的比例,以吸引客户到店购物。

随着Costco在大陆的扩张,会员制超市两强想必会迎来更直接的竞争。

附注:
1.纪录片《Costco大跃进》:
https://txbiz.tv-tokyo.co.jp/gaia/vod/post_255722?utm_source=youtube&utm_medium=meta&utm_campaign=freegaia_yt_bm2QM5Qr2dA
2.《今周刊》关于Costco的报道: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70480/costco-asia-profit-tw-bt
2.佐藤生美雄:《Costco为何如此强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vatar
在线会员 D8LiO0t 发表于 2023-2-5 06:5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山姆会员店及Costco是一家卖什么的企业?零售?仓储?批发?都不对。山姆会员店及Costco是一家卖服务的企业,它吸引会员的方式主要就是向大众消费者提供集体议价能力这项服务,并在保障价格的前提下提供品质及安全背书。山姆会员店及Costco表面的卖点在于Bulk Sale,而其会员费业务模式的护城河在于最大化消费者剩余(consumers’ surplus)与会员费之间的gap。山姆会员店及Costco在中国之争,本质上是新中产与轻中产之争,本质也是会员经济模式之争,本质上是对中国消费者核心购买驱动的把握及市场适应能力之争。
------ 《会员式仓储超市背后的欧赛斯深度洞察》
深度思考Sam's Club及Costco的本质是什么?

山姆俱乐部及Costco是一家卖什么的企业?
零售?仓储?批发?
都不对。山姆俱乐部及Costco是一家卖服务的企业。
我们先来看看2018年Costco的表现。
总收入:1416亿美元
营业收入:45亿美元
净收入:31亿美元
会员费收入:31亿美元
看最后两个数字,有点门道了吧?Costco光是会员费一项,就收了31亿美元,而这几乎就是它的全部纯利润。
所以说,Costco的主营业务收入来自会员费,它的主营业务就是发展会员,而它吸引会员的方式主要就是向大众消费者提供集体议价能力这项服务。
Costco及山姆俱乐部自己的定位,代替消费者和各大生产厂商议价的服务提供商。Costco的会员越多,销量越大,它的议价能力越强,所提供的产品越物美价廉,就能再吸引更多的会员,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美国中产阶级家庭采购食品的平均花销是4000多美元每年,而Costco的销售量中,一半多都来自于食品,结合每张会员卡花销1500美元,一半也就是750。这就是说Costco会员每年把自己食品开销的1/6到1/5花在了Costco。中国的中产阶级是否能提供这个强劲的购买力,是否愿意把这个购买力放到Costco,我比较存疑。
再来,议价能力强了,是否能带动更多的会员呢?这个我也比较存疑,大概率是一家办卡,采购一次,几家分货的模式在中国比较可能出现,毕竟中产都住高密度住宅区。
所以服务提供商Costco在中国能否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它提供的服务是否是目标客户需要的,以及目标客户会花多少钱为这个服务买单。
中国的消费者对山姆会员店及Costco又是怎么评价的呢?

Costco根本的价值是什么?


山姆会员店的运营有哪些特点?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如何?

Sam俱乐部与Costco的对比


山姆会员店的运营有哪些特点?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如何?

知乎上网友对Sam Club有什么值得买的东西的评价。


山姆会员店的运营有哪些特点?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如何?

注意到,消费者核心认为有价值的产品停留在一些普通产品上,而且会员卡也是有倒卖的。


山姆会员店的运营有哪些特点?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如何?

闭眼思考,Sam's Club的核心竞争优势是什么呢?
其实有一条根本的,就是母公司沃尔玛做为去全球第一零售商这样一个巨牛无比的存在。只要Sam's Club为会员调好了对的商品,单品的材销量就能足够大,使得山姆会员店向供应商采购时获得更好的价格与商品品质上的优势,从而给山姆会员店创造品牌价值,吸引更多潜在客户成为山姆会员店的会员,进而加强沃尔玛对供应商的话语权,拿到更多供应商的邀约、更低的采购价,更好的质量,形成一个相互增强、正向循环的一个闭环路径。
商业模式在中国本土化的深度思考


Costco最大的卖点在于Bulk Sale, 大批量销售,量大、质量高、价格低。
但是这要求一个大家庭并且要有大量的储物空间。在中国,核心家庭成员相对少(夫妻带一个或者两个孩子),消耗量相对较少。房价直接决定了储物空间几近于奢侈。人都没地方住舒服,还给成箱厕所纸让位?!
但是,此处为转折点️,物价飞涨的今天,价格低到一定程度会实力碾压缺乏存储空间带来的弊端。毕竟用低廉的价格买到质量相对高的物品,还是相当对中国人的胃口的。中国人不就图个“实惠”嘛!某宝买的某些东西,正品还是得不到保证...
推荐几个家庭或者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家庭一起去Shopping,然后回来分,还是相当划算的。毕竟洗衣液、厕所纸、厨房纸、洗洁精、洗发香波等快消品消耗速度还是蛮快的。目测会火代购加分销业务。
costco的护城河在于最大化消费者剩余(consumers’ surplus)与会员费之间的gap, 并且随着会员人数增加,这个gap越来越大,最终使竞争对手不可超越。所以能否持续有稳定的会员增长,真正收得到会员费,是关键。说起来知乎的优势也在于内容的gap越累越高,最终使竞争对手难以逾越。
costco中国未必会成功,开业第一天我们已经见识了消费者暴露出来的消费素质。麦德龙为啥在中国干不下去,有一些参考性。按照costco的政策,在会员卡到期之前,即使明天就到期,你要求退卡的话,也会退还当年的全额会员费。会有大量的年费用户会在会员期届满全额退卡。中国的电商们应该早就领教过线上羊毛党的厉害,他们转战线下一样威风不减。
同时,costco会员卡不与个人身份对应,结果是黄牛们可能会成群出现在costco门口,给你一张会员卡,收你N元手续费。个人卡会员费一年299,用一次1元的话,一天刷一次就break even,一天刷两次就盈利。黄牛办100张卡,每张卡daily 周转5-8次,每年营收可以做到多少?听起来是小钱,但羊毛党是企业化运作,可以玩出很多的运营花样。

山姆会员店中国业务鸟瞰


中国的山姆会员商店平均面积都在1万至2万平方米,却仅有4000多个SKU(stock keeping unit,即最小库存量单位,代表商品数量的多少)。国内和山姆会员商店经营面积相当的大卖场,通常SKU大概在2万个左右,而平均面积100平方米的连锁便利店,也有近2000个SKU。
尽管沃尔玛在中国已经开出了400多家沃尔玛购物广场,但它位于深圳福田的一家山姆会员商店,却在沃尔玛所有业态的全球所有单店里,已连续9年位列“年销售额冠军”。位于北京石景山和福建福州的另外两家门店的年销售额,也排在全球800多家山姆店中的第二名和第四名。
而山姆会员商店内来来往往的购物车,看上去几乎是普通超市购物车的两倍大,普通购物车通常会设一个可以容纳一个小孩坐下的区域,山姆购物车里却能并排坐两个小孩。因为山姆会员商店将它的目标客户定义为国内崇尚品质生活的中高端家庭,二孩政策开放后,山姆的潜在客户规模正在壮大。


山姆会员店的运营有哪些特点?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如何?

山姆会员店的运营有哪些特点?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如何?

山姆会员店上线了卓越会籍。卓越会籍是在普通会籍基础上增加了积分返券、高端牙科服务、大家电延保等权益。借助山姆的采购和议价能力,为城市中产阶级的会员们提供更定制化的服务需求,从而增加会员黏性。


山姆会员店的运营有哪些特点?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如何?

山姆店中国的底层逻辑:坚持质价比,不断放大消费者剩余

山姆会员店在中国23年的前行,正在不断放大“消费者剩余”,让消费者获得更高满足感。
@零售商业评论
经济学里面有个词,叫“消费者剩余”理论,是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的。它是指消费者购买产品或服务,从而获得的回报超过其支付成本的部分。山姆会员店在中国23年的前行,正在不断放大“消费者剩余”,让消费者获得更高满足感
「零售商业评论」认为,有别于电商平台主打购物节的做法,山姆会员店作为线下会员制零售实体的代表,其是在打造围绕“会员”而建立的高质价比的购物系统,从而做大“消费者剩余”,让消费者获得更多满足感。其核心不在于量多,而在于复购率。所以,如果说电商平台是集中购物节爆发的话,山姆会员店针对会员而言,每天都是购物节


山姆会员店的运营有哪些特点?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如何?

但实则要做好会员制模式非常不易。山姆会员商店中国电子商务与市场部高级副总裁陈志宇表示,“不能只谈会员总数量,要做数量其实挺容易,做些促销就可以把量做起来。付费会员制零售的核心指标是续费率和用户活跃度。”
那么如何才能提升续费率和用户活跃度?这个才是模式思考的关键。


山姆会员店的运营有哪些特点?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如何?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发现,一方面就是加大质价比,使得同等的产品价格越来越低。另一方面是要增加更多的附加产品/服务等。这样就能持续释放更多的“消费者剩余”,带来更多的消费满足感,提升复购率和活跃度。
我们发现山姆会员店其实在抓这两端。
持续加大质价比。山姆的会员制, 其实是将会员短时间的需求, 疏解到全年,并为其提供全年的高质价比的产品。
我们发现山姆有着全球强供应链体系,除了将“安全”并且性价比高的进口产品带进中国,本土化的产品也做得十分到位,会严选全国各地优质产地的食材和商品。这样在进货成本上就占据很大优势,又实现中西结合。
同时能做到商品周转周期非常短。比如同样的水果,精品超市可能每月只卖山姆一个周末的量,这样就能将省出的成本让利给会员。
更多的附加产品/服务。这几年,山姆也在体验上不断发力。以最近的“山姆式购物体验”上海店为例,其在品酒区开设了由专业品酒师讲授的课程、山姆厨房的星级大厨会教会员如何烹饪、大面积的路演中心会定期展示有趣的新商品等。
再比如山姆的卓越会员,还能享受积分返现、包邮等更多权益。
专业主义。山姆的专业主义其实都是围绕“质价比”展开的。我们从Member’s Mark牛奶说起。
我们了解到,山姆起初进入中国市场,对于牛奶商品,如果直接从市场采购,按每升20多元的售价,能够确保谈下至少20%的价格。虽然可以节省精力,并降低风险,但有一点做不到,就是对会员利益最大化。
山姆于是建立自有品牌Member's Mark销售牛奶,销售链路直接从工厂到消费者,典型的M2C模式。这样就省去了中间渠道商的费用,价格从原来的20元/升最终下调至11元/升。山姆将这部分利润空间完全释放给会员。
可以说,让会员没有理由不买单。除了牛奶,对商品的品质标准也都有着同样近乎苛刻的高要求。比如香蕉是1000支中选4,草莓需要经过263项检测…
正是由于对品质的死磕,才显得其对会员的用心之处。
长期主义。山姆从不追求短效行为,而是坚定给会员做长期服务。从一头牛到餐桌就长年在坚持。
山姆也具有先见能力。其发现中国人习惯吃猪肉,但更有营养价值的牛肉却还没普及,于是将正版澳牛引入中国。对牛的饲养方式也严格不放过,量尺喂牛,专人牛仔定时陪跑,还帮牛设立“专属保温间”。而且,山姆还做到了牛只到餐桌只要2小时。
最重要的是,这样出来的一块原切谷饲西冷牛肉平均只卖30元,比一般市场价格便宜了至少40元。我们综合计算了下,这样的定价山姆基本不赚钱。
但就为了“这只牛”,山姆长年在坚持。到现在,山姆已经掌握了80%谷饲100天正版澳牛市场。
正是在“专业主义”和“长期主义”的推动下,才让山姆会员店拥有了280万的铁杆粉丝,也是其能23年在中国市场稳中求胜的法宝。
我们此前研究过其他的国外付费会员制零售品牌,但同样的模式在中国却行不通,比如麦德龙在2010年取消了付费会员制。而山姆前20年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并不快,其背后真正做的是围绕“会员生态”的精细打磨。

消费者如何看待Costco及山姆会员店



山姆会员店的运营有哪些特点?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如何?

山姆会员店的运营有哪些特点?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如何?

山姆会员店的运营有哪些特点?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如何?

Costco及山姆会员店之争

Costco在上海开店一日,就因中国用户的“热情”而被迫采取限流措施(每天2000人),事后Costco股价两天狂涨560亿人民币,且三天内会员注册人数也超过10万,Costco的开门红将会员经济推到中国零售行业的幕前。谈到会员经济,就不得不提另外一家在中国耕耘23年的仓储会员制商店——山姆会员店。
其官方给出的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11月,山姆会员店在中国的注册会员已经超220万。Costco开店上海闵行,揭开了会员经济在中国零售行业的“楚汉之争”。面对来势汹汹的Costco,外界普遍对山姆会员店表示担忧。那么未来中国零售行业会员经济是走高端路线的山姆会员店继续引领潮流,还是以普惠路线的Costco后来居上,成为会员经济的代名词呢?在寻找答案之前,我们必须得从多个层面详细分析两者的差异。
新中产VS轻中产
用户是商业的核心要素之一,用户规模、潜在用户、用户客单价等因素都能较为真实的反映出企业的经营状况,这就好比士兵的体重、身高关系到军队的战斗力一样。
■ 山姆会员店
沃尔玛于1983年推出的高端会员制商店,在1996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至今已有23年历史。山姆会员店官方数据显示,目前山姆会员店在中国注册会员超220万(全球注册会员超5000万)。
从山姆会员店的历史发展来看,其会员增速较低。
目前,山姆会员店经过23年的发展会员数才为220万,不及在全球会员数的十分之一。山姆会员店在中国会员增速慢的主要原因与它的用户定位为新中产人群有关,比较20年前的中国新中产人群规模还较少。
但是山姆会员店在中国仍有规模不小的潜在用户。随着中国中新中产(人均年收入21万)阶层规模的激增(胡润发布的《2018在中国新中产圈层白皮书》显示中国2018年新中产规模达到了3321万户,约1.1亿人),山姆会员店在中国具有足够规模的新中产人群。此外,山姆会员店的会员忠诚度也较高。
山姆会员店给出的数据显示,山姆会员店年费为260元的普通会员续卡率约为70%,而年费为680元的“卓越会籍”的会员续卡率在80%左右。


山姆会员店的运营有哪些特点?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如何?

数据来源:艾瑞咨询
■ Costco
Costco成立于1976年,目前是美国最大的连锁会员制仓储量贩店,其在全球共有9430万注册会员(2018年数据)。而据北京商报消息称,Costco登陆上海短短三日,其注册会员规模就突破10万大关。
Costco在中国短短3天便收获10万“粉丝”,与Costco的用户定位也有着密切关系。Costco自成立之初就走高性价比路线,其用户也多为美国的普通群众,按中美两国居民收入差距来看,Costco在中国的用户定位就是轻中产(人均年收入13万)。艾瑞咨询发布的《2018年中国轻中产人群研究报告》预测,到2020年中国轻中产规模将达到3.5亿人,足够的轻中产为Costco未来用户增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山姆会员店的运营有哪些特点?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如何?

由于Costco进入中国市场不久,在用户粘性方面暂时还没有具体数据,但从Costco在欧美等地区的相关数据可为Costco在中国的会员粘性提供参考。
腾讯云社区消息显示,Costco在全球平均会员续费率高达91%,表明用户对Costco的粘性较高。通过对比可以看到,山姆会员店与Costco由于用户定位的原因,在用户层面的表现也各不相同,现在看来Costco在用户层面相对更有优势。
在潜在用户方面,由于Costco面向的轻中产群体,因此它在中国潜在用户规模远高于山姆会员店;而在用户粘性方面,Costco 91%的续费率远高于山姆会员店80%的续费率。
面面俱到VS点面结合
影响企业经营的因素有很多,在没有服务时用户们看价格,在价格差别不大的情况下用户往往选择服务更好的企业。山姆会员店与Costco在商品价格上大体没差(除开店活动外),因此服务就成为两者比拼的对象。
■ 山姆会员店用户定位于新中产的山姆会员店,在服务上考虑较为面面俱到。在“硬”服务上,山姆会员店为用户提供了超1700个车位(北上等地区车位数2000+),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会员的停车需求。


山姆会员店的运营有哪些特点?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如何?

另外为用户提供了超4500个SKU,尽量减少用户挑选的所花的时间与精力。此外,店面面积普遍在20000㎡的山姆会员店还提供了足够空间的会员休息娱乐的场所,例如咖啡厅、亲子游乐园等。
在“软”服务上,山姆会员店时不时的为会员提供试吃试用服务,其有数据显示山姆会员店每月送出50万份试吃和试用商品,基本上是每4个会员都享受到了这种服务;并且山姆会员店与京东到家与达达开展了物流服务,支持同城一小时送货上门与购满2000元48小时免费配送服务。最后说的是山姆会员店的售后服务,目前仅提供15天内未破坏包装的退换货服务,但会对长期不活跃的会员会进行主动退还会员费。
■ Costco
定位更为普惠的Costco,在服务上则更加注重“点面结合”。在“硬”服务上Costco与主流仓储会员点类似,该有的服务一个不落。Costco在上海也会员提供了1300个停车位(最大的Costco),基本上能够满足日常用户的停车需求(活动时满足不了);并且Costco在减少用户挑选商品的时间和精力上更进一步,其店的SKU差不多在3500-3800之间。


山姆会员店的运营有哪些特点?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如何?

在“软”服务上,Costco的服务就比较激进了。这主要体现在其售后规则上,Costco的售后服务除珠宝外,大多数商品都支持不限期、无条件退货。另外会员在会员期内可主动注销会员卡,并且全额返还会员费(目前已有大批会员排队退卡)。


山姆会员店的运营有哪些特点?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如何?

C
数据来源:Costco台湾官网整体来说,山姆会员店在服务层面较Costco有着更大的优势。无论是提供的车位数、休息娱乐空间等“硬”服务,还是试吃试用、1小时同城配送、48小时免费配送等“软”服务都更周到细致。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山姆会员店的售后服务较Costco稍逊一筹,这一回合山姆会员店优势更大。
深本土化VS浅本土化
从公开的资料与实际体验来看,山姆会员店与Costco在中国的运营层面也存在较大差异。
■ 山姆会员店
深耕中国市场23年之久的山姆会员店在中国采取了更为激进的本土化运营策略。一方面,山姆会员店向中国的盒马鲜生、每日优鲜等新零售企业学习“前置仓+即时配送”的运营模式,用来提升会员们的购物体验与门店服务半径;另一方面,山姆会员店也在积极适应中国用户网购的习惯,早在2010年就向深圳用户推行了网上商城,后又向全国会员开放山姆会员网上商城。不仅如此,山姆会员店近两年还与京东商城、京东全球购开展合作,全面适应中国用户网购的习惯。
■ Costco
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不到半个月时间的Costco在运营上大体沿用的美国模式,在本土化策略上除商品品类为中国用户喜爱的物品和在天猫上开设有网上商城外,并无过多本土化动作,中国零售市场流行的“新零售”要素,Costco统统都没有。在本土化运营方面,山姆会员店较Costco更懂中国用户心。但Costco进入中国不到半个月时间,本土化运营或许还未体现出来,因此两者在本土化运营层面整体上各有千秋。
未来会员经济新特征
多元化、垂直化
汉王刘邦代表新兴地主阶级,霸王项羽代表传统军功贵族,楚汉之争其实就是阶级话语权之争。同样的,Costco的目标用户以轻中产为主,其代表的是寻求经济的、高性价比的普惠会员经济。
而山姆会员的目标用户以收入更为丰厚的新中产为主,代表的是追求高品质、高体验的高端会员经济。现在,Costco与山姆会员店以仓储会员制的模式争于中国,本质也是会员经济模式之争。
Costco及山姆会员店适合中国国情吗?


Costco是非常适合美国式生活的:所谓美国式生活,就是哪怕在湾区、西雅图等地,除了市中心的极少区域,都是地广人稀。像中国那种密集的商业区很少,饭店、超市、上班的地方等都是完全分开的。所以美国人一般的习惯是周末买菜和水果放冰箱,吃一周。
Costco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是多合一的功能体,试着罗列一下:
食品量大、新鲜而且便宜,从生鲜到冷冻到零食
有熟食、有速食食品(而且质量很高)
有保健品营养品如鱼油COQ等
有衣服、玩具、书籍、家具、电器、用具、新奇产品、电子产品等
卖酒,且种类繁多
还有很多奇特的产品,比如韩国补酒,月饼,甚至还有茅台酒(好像300多美元一瓶?)
提供相对便宜一点的加油(这对美国生活来说极其方便)
提供车辆服务:换胎等
周末提供试吃;还提供近乎免费的热狗、pizza、饮料,2、3美元足以喂饱一个人
提供很多装修等家庭服务;提供验光服务;提供旅游订票服务;
所以Costco的魅力,主要在于周末只去这一个地方,足以满足一个标准的美国家庭(4口人)的所有人的所有要求,两个小时可以完成一周的全部补给,人和车。
更别说购物体验较好,空间大,退货政策(这个全美国都差不太多,并无多少真正的优势)等。
然而问题在哪里?首先也是最主要的是浪费严重,适合生活方式粗放的家庭。有一种说法,说Costco买的东西,只要吃掉一半就算值得了,可见浪费有多严重。由于量大不好规划以及冲动消费,Costco买的东西浪费率是非常高的,所以尽管价格低,但是浪费也多,其实未必比普通超市划算多少。
在美国背景下这并不是一个多么大的问题,因为本身Costco的目标是中产及以上,中产阶层的食品消费占支出比例很小,俗话说就是食品便宜,大家不在乎浪费。如果换一个理性的角度想,这也是一种效率的妥协:中产阶级的时间宝贵,他们愿意过度储存导致浪费食物,也不愿意浪费时间在每天补给食物上——当然,其根源还是在于超市不方便,居民区和商业区分开。
然而在中国恐怕不然,Costco的食品质量不错,恐怕除了上产和富人,很难不在乎高达30-50%的浪费;并且中国超市之发达便利,其实几乎完全抵消了Costco在美国的购物效率优势。
第二个问题是目标人群。Costco的目标人群是中产,中产是美国人口的主力,人口上是占据优势的,所以Costco天然不缺顾客,而中国的阶层是金字塔而非菱形,并且中国的中产无论消费能力还是比例,都小于美国;所以只有在北上广这些城市,中产数目众多且消费能力强大的情况下,Costco才有市场,到其他N线城市,Costco这种很难支撑。
第三,Costco是否会带来一些独特的产品,比如鱼油之类的呢?当然会,但大概率也会被代购者买走从而流向没有Costco的地区。最终的大头利润并非Costco所有。君不见,前一段美国哪里的Costco衣服打折,结果一群代购冲进去狂买,吓蒙了顾客。
最后,Costco的物流问题。我不是物流专家,但根据Amazon的物流经验略懂,物流很大程度是个规模问题——规模越大,调度越复杂但越高效。所以Costco如果上海地区有个30家50家,那一切好说;如果只是一两家,其实物流成本也不会低。而且要考虑到,美国的社会是高度同质化的,就是去最穷的州和最富有的州,人们也都用得起Costco,产品也都差不多的,完全可以全美采购和调度,中国可不然。
综上,Costco进入中国的问题,并不在于文化上水土不服,比如退货这些,这都是表面上的小问题。更多的问题是Costco的模式是纯美式的,很难适应中国顾客的生活方式。所以对电商不会有什么实质性影响。
当然,Costco也不一定会失败。更多地,应该是一种文化体验场所,类似上海的迪斯尼、Texas Roadhouse之类,偶尔去一次很有趣,经常去没必要。
Costco,的确某种程度上代表了美国中产的经典生活方式。挺舒服,也挺无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vatar
在线会员 B5tmA 发表于 2023-2-5 06:59:04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续费多年的客户,目前去得越来越少。不打算再续费了。
        电商的冲击当然是毋庸置疑的,普通的东西,不用看的,能送到家为什么还要跑那么远呢?毕竟时间很宝贵。
        特殊的,别家没有的东西,山姆店太少了。不值得花时间去探索。不如Ole,City's shop,久光超市。现在服务也越来越差,试衣间都取消了,搞不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vatar
在线会员 ECCf2f 发表于 2023-2-5 07: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咋地,这个超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vatar
在线会员 VeUB7M 发表于 2023-2-5 07: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这个与前东家有关的问题被挂着,当年的零售教父如今鲜有人谈及,挺有意思。
首先说下,目前国内应该有十三个山姆的门店,消费体验如何最好去实地感觉一下。网上也能找到山姆的很多知识(还可以看官网,哈哈哈)。至于像谁不像谁,套句当时就职时的口径:我们不评价别人,只做好自己。
聊聊我知道的山姆吧。不专业也不权威,不供参考。
山姆会员店和沃尔玛商场完全是两码事,这不仅指商品种类和款式、包装、门店大小、风格甚至员工服装,采购体系、管理体系、管理层交流调岗甚至连PR都是分着的(现在是不是有变化不太清楚了)。包括沃尔玛自己宣传时,也会把山姆店单独摘出来说。
山姆会员店原则上是给中产阶级家庭准备的,开着车,一周或两周去采购一次,因为品类相对少,同一品类的商品款式也少,很适合选择困难患者,基本上转一圈就出来了,不用像沃尔玛商场一样时不时要迂回一下。当然,你也可以天天去,也可以乘坐公共交通去,买东西的时候买你拿得动的分量就行了。这只是原则,现在官网上送货送的很欢实,不出门一样可以享受到采购的快乐。
深圳那个店,那会去总部开会,去过几次。要我个人说,和其他城市的山姆没太多区别,可能是深圳人比较念旧——听起来似乎有些讽刺哈。
聊聊前景。本部分纯属不负责任瞎掰,不向任何人负责。
沃尔玛在中国的政策始终有些摇摆,现在来看好像依然没什么本质变化。表现之一就是对山姆的定位问题。当时总部有两种声音,一种认为靠沃尔玛商场疯狂下沉来跑马圈地,山姆则根据市场培育情况逐步拓展;另一种声音认为中国未来社会会向美国社会发展,中产阶级作为纺锤的中间体成为消费的主力军,山姆会员店应该及早布局应对。第一种声音在2006年商务部放开外资企业审批权限给省商务厅后占了上风。但山姆是沃尔玛的后手拳(前手拳自然是近乎半数商场的萎靡和亏损),老美们没事儿总惦记着这事儿 。熟悉沃尔玛的应该知道前几年还有个业态叫超级惠选店,主打社区,与其说这个是沃尔玛商场的穷人版,毋宁说是山姆店的Q版——我始终觉得它的基因更像山姆而非沃尔玛商场。遗憾的是,基因像并没有用,超级惠选噱头满满,然并卵。
沃尔玛商场多数干不过本地商场(大润发笑而不语,拍拍胖东来肩膀:别不好意思,地球人都知道本地商场说的就是你,那啥,沃尔玛家乐福永辉大商你们一起上,我兄弟他赶时间!),超级惠选被社区小店挤兑的像爬满虱子的旗袍,只有山姆会员店业绩还算亮眼——可是,说好的会大量涌现的中国中产阶级呢?接下来究竟要推哪家呢?纠结啊纠结。老美们还没纠结完呢,门店狼烟四起,传令兵急急来报:别纠结主打歌选谁了,顾客都奔电商去了!京东和天猫不但动了咱的奶酪,还要挤咱家大母牛的奶!
于是老美高管们进入第二轮严重纠结:电商要不要搞?搞,门店重资产整合起来可要亲命了。当年整合好又多,翻牌有多辛苦,谁做谁知道。不搞,猫狗都要把太阳花啃没了!更不要说或拼命烧钱的O2O们了!要说先见性,沃尔玛商场其实很早就触网了,只不过处在勉强能用的阶段,没有力推而已。为啥不力推?不能。零售人业绩说话,网上销售一来容易串货,二来不好统计业绩,三来这完全是两种不同的玩法,第四点也是最要命的一点,没有员工做。钟浩威时代一家门店400多人,ED时代200多人,嗯,后来走马灯似的换总裁,不换的是继续裁人,我离开那会儿最经典的是整个楼面除了休假(强制的,因为加班不想给加班工资,所以HR强制要在考勤周期内休掉)的,只有8个人!这种情况下指望沃尔玛商场做电商显然没戏。所以沃尔玛买一号店,依然搞不定,只好丢给东哥过家家玩儿。与沃尔玛商场的O VS O(我发明的词,线上线下打架)不同,山姆会员店似乎很淡定——注意,也只是似乎。最近一阵子忙于物流,没向以前那么关注零售了,具体细节还有点进一步核实。山姆这份淡定倒也不意外,原因在于:
1、会员制。每年260块的会员费,虽然不多,但人的普遍心态是,既然花钱办了会员,就得让它发挥价值(参考一些人拿着年卡咬着牙到健身房洗个澡),购物时会考虑一下山姆(未必优先考虑,但会考虑)。
2、商品特殊性。最能体现沃尔玛功力的是什么?我认为不是商场选址,也不是公司体系,更不是顾客动线、定价策略等等,而是山姆的商品选择和陈列。许多商品都是特供专供——你无从在去比较别的渠道,许多商品的价格的确有竞争力,许多商品不是那么适合电商(比如5L装的酱油、醋),以及一些正好挠到你心里的商品。
3、沃尔玛的配送体系。最能体现沃尔玛实力的是什么?我认为是运输。我们可以嘲弄它部分商场业绩不佳,可以嘲弄它对员工抠门,可以嘲弄它政策死板不够灵活,但绝对无法忽视它的物流掌控能力。国内物流配送尤其是生鲜配送很好玩,有人只说不做,有人多说少做,有人也说也做,有人做了不说。至于分别是谁,就别对号入座了,反正沃尔玛是靠着多开店的好处把配送体系玩的精熟,所以山姆可以开通非门店所在城市的送货业务。虽然还远达不到美国那种毛细血管级别渗透的效果,但还有更深的潜力可挖。从现在看,山姆配送周边可能是一个试水,未来可能会走得更远。
这三点电商当然可以模仿甚至可以超越,问题在于:在什么体量上超越。
最后,不负责任预测一下沃尔玛下一步动作(包括对山姆的定位):
1、缩短关店周期。以往关店是比较谨慎的,从2012年开始开店关店渐渐正常化,下阶段估计会大量裁汰一些业绩不佳的门店,资源向优势城市集中。集中的目的在于提高单店盈利能力和服务体验。估计核心门店人员会逐步回升。
2、开店相对谨慎。沃尔玛每年都要例行公事的公布一下开店计划。这玩意儿也有点某部门报告的意思了,听听就好,较真你就输了。电商对实体零售的冲击之一就是打破了地理位置的便利性,以往的黄金3公里商圈不再那么重要。这种情况下,关店成为必然,开店更要慎重。怎么说并不重要,身体最诚实。相比开店,关店要麻烦的多,尤其是人员安置问题。虽然沃尔玛对此很有心得,但要说服地方政府接受退出的事实并不那么容易。这种情况下傻子才会大量开店。
3、推广山姆基因。如何留住顾客,无与伦比的消费体验、无法替代的商品以及不易改变的消费习惯。沃尔玛商场东西品类、款式太多带来的选择困难一直被人诟病;人手、资源不足导致无论是商品还是服务都不如人意。摇摆的促销政策也难以与友商区别开来。要提升沃尔玛商场的单店盈利能力,应对电商的冲击,商场山姆化是大势所趋。以后的购物应该是简单、高效的。
4、亚马逊化(深化电商)。从沃尔玛在美国本土的网销业绩来看,他们还是有能力做好的,毕竟和亚马逊相爱相杀多年,彼此身上早已流淌对方的血液。美国的经验虽然未必能全盘照搬来,但未来的趋势无可逆转,必然是全方位零售。门店多从坏的方面看是重资产掉头不利,好的方面看可以理解为仓库布局完善,沃尔玛商场相当于全国四百余家DC,这体量够干什么,可以问问京东和唯品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更多+
用专业创造成效
400-778-7781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意见反馈:server@mailiao.group
紧急联系:181-67184787
ftqrcode

扫一扫关注我们

Powered by 职贝云数A新零售门户 X3.5© 2004-2025 职贝云数 Inc.( 蜀ICP备202410472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