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为什么社会就没有想过隔离艾滋病患者呢?

[复制链接]
在线会员 knapweed 发表于 2023-2-5 06:2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前社会各界便不测验考试过要断绝这类致人于逝世天的恐惊徐病吗

精彩评论5

avatar
在线会员 u6ji33 发表于 2023-2-5 06:2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过,zf层面无法实施而已。

仓促而知礼节,文明了几年,就忘了曾经的蒙昧吗?

对待任何一个携带传染源的传染病人社会都想过将他们隔离,甚至不被当成“人”。

艾滋病也一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人们认为是道德败坏的象征,吸毒者、滥交者、同性恋者、性解放运动者被舆论施以鞭刑,国内国外舆论大同小异,这难道不是变向的隔离吗?

并且“隔离”仅仅是失去肉体自由,而舆论的压力造成的重压足以让一个暴露的艾滋病人无处容身。


为什么社会就没有想过隔离艾滋病患者呢?

各位大概忘了几个词,艾滋病团伙、艾滋病农民工、艾滋病村、艾滋病讨债,当时社会的舆论恨不得将这些人碾碎扔到外太空,以免传染自己。

公众对艾滋病的了解和理解没几年呢,别说让大多数人和艾滋病人一块吃饭了,就是站到一个屋子里都恨不得捂住鼻子吧?


为什么社会就没有想过隔离艾滋病患者呢?

当然艾滋知识普及率也没那么高,要不然每年还有这么多人感染的?

种种这些,任重而道远,国家付出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去普及知识,让文明变得科学。

并且这些还远远不够,这需要国家、个人和艾滋病患者一同努力,消除那些“不知者”的歧视,也为了明天能少一个艾滋病确诊者。

而问题提到的隔离,仅仅是将虚构的魔鬼锁在笼子里,而真正的魔鬼,释放在人们心里。

以上~有艾滋的疑问可以私信我们~

关注防艾之声,了解更多艾滋小知识。

防艾之声:调查了100个艾滋病感染者,他们都是这样感染的....防艾之声:艾滋病检测指南,这一篇就够了!一个人患艾滋之后,投湖自杀,尸体被鱼啃食,吃鱼肉或那个湖作为水源地,有危害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vatar
在线会员 jCgT25J 发表于 2023-2-5 06:2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前面的答案都没答到点上,本质上是隔离不如不隔离性价比高。就和烟酒槟榔危害这么大为什么不立法禁止一样。
隔离一辈子要花多少钱,管吃管住管治疗几十年,还得有人看着防止他们逃跑。
不隔离就发点过时药物才多少钱?一点破药让那些人好好活着别祸害别人就行了。吃了药控制住又没有特别强的传染性去影响社会稳定,得了病又不会暴毙影响生产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vatar
在线会员 D8LiO0t 发表于 2023-2-5 06:29:2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邀~
为什么社会就没有想过隔离艾滋病患者呢?
试想一下,如果艾滋病像SARS一样,可以通过近距离的飞沫传播或者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传播,会怎样?
毫无疑问,那样的话艾滋病一定在“甲类传染病”名单中。
假如,艾滋病是甲类传染病,则必须要进行强制管理,各地方发现疫情要立即上报疾控,艾滋病患者一定会被隔离治疗,同时密切接触者也要被隔离医学观察。
艾滋病患者实际并不需要被隔离,是为什么呢?
因为根本不需要。
艾滋病和SARS同属于乙类传染病的范畴,但SARS需要按照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管理,而艾滋病则不需要,说明一定程度上,艾滋病的传播风险要小于SARS,对公众健康的威胁相对更小。
事实上,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非常明确,主要的传播方式包括: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
这一点,在艾滋病被发现之初,人们就发现了。
1981年6月,美国疾控与预防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介绍了5例特殊病人的病史,这几位病人都是男男同性恋,1982年,这种疾病才被正式命名为“艾滋病”。
所以,艾滋病被发现之初,也被称为是“男同之间的瘟疫”。
这样的说法非常不科学,但从侧面反映出“性传播”在艾滋病传播中所占的比重很大。

为什么社会就没有想过隔离艾滋病患者呢?
艾滋病有没有必要隔离?
虽然,艾滋病很可怕,至今仍无法完全治愈,但日常生活不会传播HIV,科研人员对HIV做了大量相关研究,至今没有证据证明,HIV能够通过空气、水、食物、土壤、人与人之间的日常生活接触而传播。
下面这些行为全都没有传播HIV的风险:
与艾滋病患者共处一室,共同就餐,共用办公、学习场所,共用马桶或者与艾滋病患者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打喷嚏、咳嗽、蚊虫叮咬等均不会传播艾滋病。
感染艾滋病的“高危人群”主要有:男男同性性行为者、静脉注射毒品者、与HIV/AIDS患者有性接触者、多性伴人群、性传播感染群体。
普通人洁身自爱,没有不洁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拒绝毒品,正常的工作学习,人际往来没有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所以,艾滋病可以通过正确的方式被预防,并不需要隔离。

为什么社会就没有想过隔离艾滋病患者呢?
另外,人类对于每种传染病的防治策略不一样。
对于某些“烈性”传染病来说,比如鼠疫,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一旦发现鼠疫疫情,各地方要立即开展对鼠疫病人、病原携带者进行隔离治疗、隔离区管理和终末消毒、密切接触者追踪、隔离医学观察和预防性服药、健康宣教等工作。
早发现,早上报,早隔离,早治疗,有利于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防止传染病继续传播,并且对患者可以及时的治疗、防止病情进展。
但艾滋病的传播更加的隐秘,对于大多数HIV感染者来说,发病前有一段时间是没有任何症状的“潜伏期”,HIV感染者平均有2~10年左右的时间可以与健康人无异,这就导致病毒悄无声息的传播。
艾滋病防治的难点在于如何尽可能多的发现HIV感染者,早发现,早治疗,HIV感染者可以获得与普通人基本无异的生存寿命和生活质量。
同时,接受系统有效的抗病毒治疗(HARRT),可以大大降低HIV感染者对外的传播风险。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DIS)指出如果能在2020年前实现“3个90”的防治目标(90%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通过检测知道自己的感染状况,90%已经诊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接受抗病毒治疗,90%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病毒得到抑制),人类很有可能在2030年战胜艾滋病。
隔离艾滋病患者,歧视艾滋病患者对于艾滋病的防治工作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导致艾滋病患者更加的难以融入社会,接受治疗,进一步导致艾滋病传播更加隐秘,加重疫情的危害。
以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vatar
在线会员 rnlT 发表于 2023-2-5 06:29: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国家不把你这种人隔离呢?我觉得提这个问题的人更应该隔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vatar
在线会员 Z2A 发表于 2023-2-5 06:3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艾滋病不会致人于死地。会致人于死地的病很多,但现在艾滋病不会。你可以去更新一下现在的治疗和药物,HIV感染早就不像以前没有药物治疗,只能等死了,它就是一个慢性病,一直吃药,可以和普通人的寿命一样长,可以正常的工作,结婚生子(有阻断药物,不要激动)
第二,HIV的传播途径很有限,基本就是血液传播和性传播。血液传播一般人碰不上,大多是吸毒共用针头导致的。性传播只要戴安全套就没事。平时一起工作,吃饭,完全不会传播。传染性其实比很多疾病都小,比如肺结核,流感等。
第三,如果是像当年非典,急性传染病,还可以做隔离,这种慢性疾病,我们如何隔离患者?隔离一辈子吗?另外,患者不是罪犯,他们也是受害者,而且他们中都绝对多数都是善良的人,不愿意把疾病传播给其他人。少数蓄意传播的人,本来就是坏人,我们又怎么能够把所有患者群体都判刑呢?
总结一下,你不用恐惧艾滋,它既不容易传播,也不会致死,病人更不是什么罪犯。你就当他们得了个有一定传染性的高血压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更多+
用专业创造成效
400-778-7781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意见反馈:server@mailiao.group
紧急联系:181-67184787
ftqrcode

扫一扫关注我们

Powered by 职贝云数A新零售门户 X3.5© 2004-2025 职贝云数 Inc.( 蜀ICP备202410472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