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如何对待腾讯2022年Q3财报,总营收1401亿元人民币,同比 ...

[复制链接]
在线会员 枫叶红了秋霜 发表于 2023-2-3 10:25: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怎样看待腾讯Q3财报,总营支1401亿元群众币,共比降落2%?

怎样看待腾讯2022年Q3财报,总营支1401亿元群众币,共比 ...-1.jpg

怎样看待腾讯2022年Q3财报,总营支1401亿元群众币,共比 ...-2.jpg

精彩评论3

avatar
在线会员 e6fNY0ENR 发表于 2023-2-3 10:26:06 | 显示全部楼层
1. 三季度营业收入1401亿,同比-1.55%,环比4.55%。对比去年同期仍有差距,环比上个季度有明显提高。

从最近四个季度营收来看,2021年Q4、2022年Q1、Q2、Q3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441亿、1355亿、1340亿、1401亿。从收入端来看腾讯已经渡过了二季度的低估,开始缓慢复苏。

2. 单独看增值服务收入727亿,同比-3.32%,环比1.39%。



如何对待腾讯2022年Q3财报,总营收1401亿元人民币,同比 ...

收入波动其实不算大,最近四个季度收入分别为719亿、727亿、717亿、727亿,环比二季度有所复苏。
从成本端来看,降本增效下有所控制,三季度成本351亿,环比二季度下降3亿,为今年最低水平,毛利率51.72%为今年最高。
国内网游收入312亿,同比-7.14%,环比-1.89%,下降的比较严重,主要是受未成年人防沉迷政策影响,《王者荣耀》和《和平精英》的收入减少。
不过《英雄联盟手游》、《重返帝国》及《英雄联盟电竞经理》等最近推出的游戏收入增加。
根据财报中披露:2022年7月,未成年人游戏时长同比下降92%,未成年人在本土市场游戏时长的占比为0.7%。
由此可推算出未成年人游戏时长原占总体时长比重为0.7%/(1-92%)=8.75%,有将近十分之一的未成年因为防沉迷影响,不能玩游戏了,对腾讯的国内游戏收入影响巨大。
同时财报中披露:2022年9月,成年用户日活跃账户总数实现同比双位数增长;总使用时长实现同比个位数增长。
成年用户游戏日活和总使用时长高增长,国内游戏收入却下滑7.14%,再次说明防沉迷对未成年人收入的打击巨大。
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等单位共同发布了《2022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75%的未成年人每周游戏时长在三小时以内。


如何对待腾讯2022年Q3财报,总营收1401亿元人民币,同比 ...

有意思的是,数据称约65%未成年人在游戏受限后,转投短视频平台。不知上层领导和家长们对此作何感想......


如何对待腾讯2022年Q3财报,总营收1401亿元人民币,同比 ...

史上最严防沉迷对腾讯的国内游戏收入影响是巨大的,除了流失掉近十分之一的未成年用户外,甚至还会隐性影响现有的成年用户。
原因也很好理解,游戏中自带的社交属性使未成年人成为社交娱乐网中的一环,缺少了这一环后原本与未成年人相关的社交链将松动甚至断裂,进而影响到成年用户群体的游戏时长等指标。不过这一影响预计会限制在可控范围内,不必过于担心。
国外游戏收入有所增长,三季度117亿,同比3.54%,环比9.35%,是增值服务业务复苏最强劲的版块。
主要是Riot Games公司的《VALORANT》在三季度流水创新高,10月份Supercell发布了《部落冲突》至今最大规模的内容更新,提升了用户参与度及游戏内消费。11月推出科幻主题射击游戏《胜利女神:妮姬》。11月该游戏在日本、韩国和美国分列手游畅销榜第1、3和18名,同时登顶海外手游畅销榜,总收入超过1亿美元。
8月份推出了开放世界游戏《幻塔》,成为本季全球日活跃账户数排名第二的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
不过从data.ai披露的数据来看,《幻塔》也只是上线首月流水较高,后面并没有财报中讲的那么牛。“本季在日本市场同品类中流水排名首位”更是不知道从何而来的统计数据,收入与原神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


如何对待腾讯2022年Q3财报,总营收1401亿元人民币,同比 ...

社交网络收入298亿,同比-1.65%,环比2.05%。今年从291亿增长到298亿,依然有小幅度复苏。

3. 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收入448亿,同比3.46%,环比6.16%。



如何对待腾讯2022年Q3财报,总营收1401亿元人民币,同比 ...

毛利率维持了二季度33%的水平,同比去年同期28.64%的毛利率显著提升,依然是降本增效带来的。
拆分来看,在金融端随著食品杂货、餐饮服务及交通出行行业的显著增长,商业支付金额于2022年第三季度取得同比双位数增长。
云及其他企业服务方面,缩减了亏损项目并专注于自研产品,收入同比略有下降,但毛利同比大幅提升。
同时积极助力非互联网行业拥抱数字化转型,特别是过去发展模式偏重线下的行业,其相关收入佔比提升。
例如,腾讯专有云企业版支持客户在其私有云上集成和部署公有云产品,满足了倾向将数据部署在私有云的银行与政务行业等客户在安全与合规方面的需求。医院、学校等公共部门组织正愈来愈多地使用腾讯的核心SaaS工具,促进高效协作及远程教育。
简单来说就是缩减了以前不挣钱的项目,重点推广了类似腾讯会议、企业微信、钉钉等类SaaS产品,这些可以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并且毛利率更高。
不过笔者认为在这方面腾讯相比阿里和华为并不占优势,不仅从研发和战略规划能力上似乎都略逊一筹,尤其是阿里手握企业办公软件钉钉,其在B端的地位如同微信在C端一样,护城河极深很难撬动。

4. 网络广告收入214亿,同比-4.46%,环比15.05%。



如何对待腾讯2022年Q3财报,总营收1401亿元人民币,同比 ...

广告收入在三季度强劲复苏,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收入分别为180亿和186亿,主要是受疫情影响较大,三季度基本已经消除。
其中社交及其他广告收入189亿,同比-0.53%,环比17.39%。一方面游戏、电子商务及快速消费品行业的需求改善,但若干行业需求仍持续疲软,相比去年同期仍未恢复。
另一方面视频号广告收入增长较好,带来环比17.39%的收入增长。广告主对视频号信息流广告需求强劲,尤其是快速消费品行业广告主。视频号广告与现有广告业务是互补的,带来了增量的广告业务收入。
根据三季度业绩交流会上管理层表示:视频号业务规模已经到达了非常非常高的水平,而相关的收入正在朝着每季度10亿美元的方向前进。
并且视频号的用户群体与抖音快手并不重合,一些在抖音上不能触达的用户出现在视频号上,因此视频号的广告特别受到广告商欢迎。目前在广告商反馈内容方面,广告商希望购买更多存货,他们希望腾讯定期释放更多库存。
另外,视频号对公众号、小程序在内的生态系统起到补充,帮助商家建立起私域(过去商家只能通过线下或广告带来小程序流量),视频号让商家能够通过流媒体给小程序带去流量。
关于这方面收入,部分来自于其他短视频平台的现有收入,部分来自于电子商务,同时私域的建立会使广告商家增大这方面的投入。
预期4Q22收入达到10亿元,与此同时并没有影响到其他部分的广告收入。
从目前的结果和业绩交流会上管理层展现出的信息来看,三季度视频号的发展比我想象的好,大幅超出预期,未来视频号的潜力很大。
三季度媒体广告收入26亿,同比-25.71%,环比4%,仍没有恢复迹象。主要由于受欢迎的电视剧投放较少,且去年同期举行了东京奥运会。
得益于内容成本以及移动广告联盟相关的渠道及分销成本的控制愈加严格,网络广告成本115亿,同比-4.17%,环比3.6%,毛利率46.26%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比今年一季度37.22%和二季度40.32%提升明显。

5. 三季度整体毛利润620亿,同比-1.12%,环比7.08%。

毛利率44.25%,今年前两季度分别为42.07%和43.21%,环比有所提升。
营业收入环比增长4.55%和毛利润环比增长7.08%的差值就是三季度降本增效带来的结果。
不过相比于毛利润和净利润的增长速度,营收4.55%更能反映出腾讯当下真实的经营状况:需求开始缓慢恢复,新的增长曲线已经开始产生收入,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

6. 微信和QQ月活账户数罕见的双增长,微信月活13.089亿,同比增长3.7%;QQ月活5.744亿,同比增长0.1%。



如何对待腾讯2022年Q3财报,总营收1401亿元人民币,同比 ...

QQ月活账户数从2021年三季度5.687亿下降到四季度5.521亿,后面便扭转下滑局势开始一路增长。一季度5.638亿,二季度573.7亿,到三季度574.4亿。
在2021年以前的财报中,通常是微信月活增长,QQ月活下降,今年开始了这一反常表现。推测是超级QQ秀挽回了一部分流失的用户,并且使现有用户月活得以保留。

2021年11月30日,《超级QQ秀》首次亮相,发布1.20 Beta测试版本,向部分用户开放体验。这是一次对QQ秀功能的全面升级,将从平面2D变为立体3D,支持更加丰富多彩的功能,既满足原有用户的QQ秀情怀,又符合Z世代的新潮审美。
对于QQ笔者已经很少在上面活跃了,严重脱离了年轻人的圈子,对现在年轻人的娱乐方式也没有了太大感知,例如这款超级QQ秀产品在一季报中就没有太引起我的重视。
现在看来竟然是QQ中的一大重磅产品,虽然对于我这种大老爷们没啥吸引力,但从月活数据可以看出是受到年轻人喜爱的。
当下QQ仍然有接近6亿人的月活,并不是QQ凉了,仍然有大量的人在使用,只是这个圈子离我们渐行渐远,我们感知不到而已。
超级QQ秀让我看到了腾讯管理层的创新,竟然可以重新点燃QQ这款23年的产品,展现出的能力和态度着实让人安心。

7. 其他收益净额209亿,分占联合营公司盈利-37亿。

说明腾讯投资的联营企业正在减小亏损,可以看做整个互联网行业也进入了复苏赛道。

8. 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71亿,同比-31.73%,环比-10.13%。

销售费用率下降至5.07%,去年同期为7.31%。严格把控营销活动开支,降本增效十分明显。

9. 一般行政开支265亿,同比11.34%,环比1.15%。

管理费用率18.92%,环比前两季度有所降低。
雇员数量108836人,二季度为110715人,一季度为116213人,三季度净裁员1879人,今年一直在降本增效的路上。
不过雇员开支并没有出现明显下降,推测是对被裁员工的补偿也计算在了当期费用,所以出现了裁的越多费用越高的现象。如果猜测准确,那么四季度费用很可能会继续下降,届时净利率会有所提高。

10. 调整后净利润323亿,同比1.89%,环比14.95%。

这是本财报最为振奋人心的数据,同比环比双正增长。净利率23.05%超过去年同期水平。
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随着收入端的恢复,消费复苏,需求端上涨,净利率有望恢复至两年前25%的水平。

11. 三季度总资产14781亿,环比1.27%。

其中类现金资产4060亿,安全性依然充足。经营资产3561亿,环比-2.76%变化不大。
投资资产7160亿,环比4.36%,投资资产公允价值8763亿,环比-7.15%。投资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腾讯的市值一样,严重低估。


如何对待腾讯2022年Q3财报,总营收1401亿元人民币,同比 ...

12. 调整对腾讯的估值。

前三季度调整后净利润共859亿,如果四季度环比增长10%,则全年调整后净利润1214亿;如果四季度不增长,则全年调整后净利润1182亿。
记做1198±16亿,估值时使用1200亿净利润做为基数计算。
鉴于当下游戏业务没有看到明显的增长态势,广告和金融科技可伴随防疫放开后消费复苏增长,但占营收比只有50%。视频号虽然前景无限,但基数较小,综合下来对未来三年增速取16%。
略高于正常企业15%的预期,但也无法乐观的估计未来可以每年20%增长。
如果游戏行业明显复苏,例如有新的游戏成为现象级爆款,或国际游戏扩张良好,届时会调高未来利润预期,极有可能恢复20%增长。
PE取29倍,由于其确定性略低于茅台,所以拍脑袋比茅台的30倍低1倍,但高于无风险收益率的倒数27.5倍。
三年后估值=1200*1.16^3*29=54319亿人民币=60767亿港币。
理想买点=54319/2=27160亿人民币=30383亿港币。
合理估值=1200*29=34800亿人民币=38931亿港币,折合股价406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vatar
在线会员 U4Qfqbc2Byc 发表于 2023-2-3 10: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对待腾讯2022年Q3财报,总营收1401亿元人民币,同比 ...
在一个盛行“小作文”的市场环境中,每当我们讨论一些企业总会伴随一些“不足为外人道”的神秘感,比如腾讯。
在相当长时间内,每当谈论起腾讯总会涉及:
1.资本无序扩张的话题;
2.游戏牌照的问题;
3.有关部门对游戏的“定性”问题。
每个问题延展开都可以是一篇长文,且可以伴随传闻,八卦和揣测,不确定的“小作文”与连续下挫的股价再一结合,很容易推导出:正是由于上述不确定性才有了今日股价表现。
这也就引起了相当一部分人对腾讯的刻板印象,只要“小作文”流传,上述问题得到缓和,归因派就占领高地,正因为问题缓和,所以腾讯股价波动。
诚然股价波动是市场对企业一切消息消化后的结果(市场派核心观点),但如果我们放大了隐秘观点,就会在意识中扭曲企业的真实状态,简单来说,韭菜才以“小作文”判断企业。


本文核心观点:
其一,腾讯市值表现更多在于港股市场流动性;
其二,可以确定短期内腾讯市值已经触底;
其三,投资业务需要改变但不是停止。

流动性大过“小作文”
我们整理了香港外汇现金储备与恒生指数的同比变动情况,见下图


如何对待腾讯2022年Q3财报,总营收1401亿元人民币,同比 ...

在联系汇率制度下,港币与美元汇率恒定(7.8),当美联储干预货币政策,香港资本市场就会连锁反应:美国加息——美元强势——美元回流美国——香港市场跟随加息——抛出储备美元以维持锚定汇率,在此过程中港股陷入流动性下的跌宕期。
这在上图中是可以得到有效验证的,正是通过上述机制才将美元流动性与港股密切绑定:香港储备美元的起伏代表着香港市场流动性,也就影响着港股的表现,且由于资本市场更为敏锐,资本市场的往往先于外汇储备触顶或触底(大概领先一个月)。
这种情况在浮动汇率市场中会有发生,但不及香港市场如此明显(比如我国A股市场)。
2022年美联储进入加息通道,这无疑给香港金融市场带来了巨大压力:自上世纪80年代之后,美联储首次祭出如此激进加息手段,美元急剧飙升,香港政府加速抛出外汇储备以维持联系汇率制度(欧洲经济的衰退又加速了这一进程)。
香港美元紧缺,以美元定价的港股市场首当其冲。
在2022年港股的连续下挫中,无数消息在坊间流传,诸如地缘政治,资本大战等等,不过若以上述流动性观点去看,市场的剧烈波动就没那么玄幻,我们当然不否认上述猜想有一定合理性,但基于理性分析下的流动性偏好应该是我们经常忽略的最重要原因。
建立上述框架之后我们再回到腾讯,我们整理腾讯,恒生科技指数以及恒生指数的每日股价同比变动情况,见下图


如何对待腾讯2022年Q3财报,总营收1401亿元人民币,同比 ...

作为港股最资深的互联网企业,腾讯在过去一直是得到市场厚爱的,在大多数时间腾讯股价都是要跑赢两大指数,只是在以下时间内略有不同:
其一,在2018年美联储上一个加息周期内,港股同样面临严峻的流动性紧缺问题,此时腾讯走势介于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之间,此情景在2021年之后又再次重演;
在“小作文”信奉者逻辑中,腾讯应该遭遇了特有风险,其股价必然是要跑属于大盘的,但其实又是跑赢恒生科技指数的,逻辑并不能自洽。
即便是有人将2021年行业的全面下行归因于“监管因素”,但2018年只针对腾讯的“游戏牌照”风波也只针对一家企业,可为何两个时间段内资本市场表现又几乎完全一致呢?
尽管我们不否认“小作文”在市场情绪中的作用,但仅将其视为“次要因素”,首要原因仍然是流动性因素,换句话说,忘记了流动性偏好而只听信“小作文”是一个极为错误的认识。
其二,在2020年美联储大放水之后,同样拜充裕的美元流动性所赐,港股市场表现出亢奋的一面,迅速将成长股推高(如美团),此时腾讯是跑输恒生科技指数,市场在此对腾讯的判断乃是“科技股里的价值股”,也即市场预期比较确切,市场给予企业的估值就越发精准,投资者在其中难以寻找阿尔法(超额收益率)。
回顾本部分,我们可以对腾讯有如下新的认识:
流动性对股价的影响要远大于“小作文”逻辑,一直听信消息面就会误判市场,港股流动性的快速回撤是腾讯股价下挫的最重要原因。

腾讯拐点看内地经济
沿着流动性思路,我们再来考虑腾讯的拐点问题。
在最近这段时间港股有了很大好转,腾讯也重新回到了300港币上下,市场中又出现了两大流派:1,反弹暂时论,国际政治纷繁复杂,港股首当其冲,反弹是为了未来割韭菜;2,长期反弹论,认为本轮调整已经接近尾声。
显然这又是市场派和“小作文”的一轮对决,我们如何考虑呢?
在流动性逻辑中,美元指数越弱,美元供给就越多,流动性就越高,资本市场就越亢奋,对于港股市场来说,影响美元的因素除了以一篮子货币计量的美元指数外,亦要考虑人民币因素的影响。
当人民币进入走强通道之后,作为离岸人民交易的中心,香港市场就会抛出美元买入人民币,而当人民币走弱,市场则是买入美元抛出人民币。
于是就形成了如下链条:人民币走强——美元供给多——香港美元流动性改善——推高港股。在之前人民币贬值的周期内,其对港股打击乃是抽走了珍贵的流动性,对港股无疑是雪上加霜。
对港股流动性的分析就回到了人民币汇率的问题上。
在凯恩斯主义的分析框架中,汇率波动来自于息差套利,而影响后者的因素主要有国内总需求,贸易顺差等等。换句话说,如果人民币市场利率中枢在往上走,那么就稳住了汇率,也就拿到了港股流动性的“制高点”。
我们再看内地的利率问题。
最近流动性又成了内地市场的热门词汇,各类债市收益率上扬,银行间拆借利率上升,市场又陷入了另外一个“小作文”情绪中。
究竟如何看待内地利率问题呢?我们还是从最基本的供需关系入手,见下图


如何对待腾讯2022年Q3财报,总营收1401亿元人民币,同比 ...

将复杂过程简单化处理,货币价格(利率)是由供需关系所决定的,两条折线相交于均衡价格。联想到此前内地市场一系列的表现,央行通过逆回购等形式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但由于实体经济预期不足,导致借贷需求降低,资金积压在银行体系内,利率价格乃是不断下移的。
近期,央行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的趋势并没有发生逆转,但货币价格上移,我们认为这极有可能是“需求提振”。
联系宏观层面对房地产出现了持续性松绑的迹象,且各地国债融资规模攀升,这些都等同于抽走银行流动性,流向实体经济中。
若实体经济能够得到较快复苏,利率中枢就必然上移,人民币汇率问题得到巩固,届时港股迎来流动性的全面改善。
至此,我们就简单勾勒港股流动性的一条新线索:内地经济恢复——利率上行——汇率巩固——港股利好。
若经济不及预期,就会走向反面:经济不足预期——利率下行——汇率下行——港股利空。
从某种意义上说港股的表现可谓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这点是毫不夸张的。假若中国经济在此触底,那么港股的流动性危机就得到改善,至此市场会进入一个新的流动性修复周期,利好成长股。
在投资中最忌讳的应该还是过分迷信企业财报,忽视外界环境影响,当下中概股的回弹尽管有人认为是“估值修复”,而我则认为这是典型的流动性改善的带来的贝塔行情。
按此分析,中概板块以及腾讯都已经确切到了拐点。

投资业务要转型
围绕腾讯还有一个“小作文”,投资业务。在种种揣测中形成了一个基本共识:基于某些原因,腾讯必须缩小投资业务,甚至甩掉投资部门。
在对SEA,京东和美团减持(以股息发放给投资者)之后,上述逻辑几乎得到了巅峰,一大批人以“先知”身份庆祝自己预测精准。
在一个以逻辑自洽的市场内,一旦相信自己可以自洽的逻辑就会不断放大对逻辑掌控力,其结果当然是扭曲现实,之后必然遭受市场暴击。
我们来看投资业务对腾讯的重要性。


如何对待腾讯2022年Q3财报,总营收1401亿元人民币,同比 ...

腾讯广义损益表可以分为三部分:1,与核心业务有关的;2.其他收益净额;3.全面收益。其中前两个直接体现在损益表中,全面收益并不计入股东净利润(多为上市公司股权增值,若计入会引起损益表剧烈波动)。
我们也知道在宏观经济面临极大不确定时,以腾讯今日之体量必然受到冲击(事实上广告,增值业务均受此冲击),那么就需要其他两个进行补充。
在上图中可以简单看到此回旋方式,通过对SEA的减持,原本计入“全面收益”的资产增值转至损益表的“其他收益”中,以改善最终利润和ROE 情况。
腾讯甩投资企业,从财报上看无外乎两个原因:
1.那些企业股价已经飞到高点,投资回报率已经足够;
2.核心业务收紧时,需要投资业务来对冲损益表表现。
此外我们也要注意,通过股息的形式减持投资企业,又可以兼顾满足投资者现金流和改善损益表双重优势,在一个流动性回撤的周期内,发放股息可以平抑投资者对现金渴望下的减持冲动。
那么我们又如何看待腾讯未来的投资业务呢?
其一,消费类互联网的高成长将告一段落,这其中既有人口红利天花板问题,亦有行业创新空间缩小的因素,此前腾讯在此处投资获益颇多,其后好时光也将不再;
其二,投资仍然会进行,只是投资方向将要变化,由低门槛高流量依赖的商业模式驱动的消费互联网,向技术革新类企业迈进;
其三,投资总盘子会减少,多余利润留存不如发放股息给投资者。
行文最后大家应该对腾讯未来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还是要送大家一句:“小作文”仅供参考,还是要多多独立思考。
风险提示:欧洲经济严重衰退,美国通胀高于预期,中国经济复苏不理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vatar
在线会员 5DlYsGu 发表于 2023-2-3 10:2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微信依然健壮,基本盘比较稳。但是被打压到一个版号也没有,这业绩也算中规中矩吧。
增值服务业务

增值服务业务Q3收入同比下降3%至人民币727亿元。
网络广告业务

Q3网络广告业务收入同比下降5%至人民币215亿元。
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

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Q3收入同比增长4%至人民币448亿元。

购回股份的详情如下:

如何对待腾讯2022年Q3财报,总营收1401亿元人民币,同比 ...

Q3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为13.09亿,同比增长3.7%;QQ移动终端月活跃账户数为5.74亿,同比增长0.1%;收费增值服务注册账户数为2.29亿,同比下降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更多+
用专业创造成效
400-778-7781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意见反馈:server@mailiao.group
紧急联系:181-67184787
ftqrcode

扫一扫关注我们

Powered by 职贝云数A新零售门户 X3.5© 2004-2025 职贝云数 Inc.( 蜀ICP备202410472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