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如何对待腾讯进军智能硬件行业?

[复制链接]
在线会员 执手踏青 发表于 2023-2-19 10:5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腾讯邪式公布TOS+智能软件开辟仄台计谋,“‘只干撬动软件天下的收面’,取智能软件财产链高低游协作,成立崭新的智能软件死态。取此前拉出的QQ物联、微疑软件盛开计谋差别,“TOS+”越发靠近体系下层,三者将配合组成腾讯正在智能软件范围的计划”。
关于腾讯没有涉脚软件制作,而因此互联网硬件的方法切进智能软件范围,各人如何瞅?是取长补短,仍是就事论事?
腾讯公布“TOS+”智能软件盛开仄台

怎样看待腾讯退军智能软件止业?-1.jpg

怎样看待腾讯退军智能软件止业?-2.jpg

怎样看待腾讯退军智能软件止业?-3.jpg

精彩评论5

avatar
在线会员 B5tmA 发表于 2023-2-19 10:5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说结论:
对于腾讯进军智能硬件行业这件事,我个人持谨慎乐观态度。

接下来详细说,为什么谨慎又为什么乐观。
谨慎是由于:
如果按照现有的智能硬件的玩法,腾讯进军智能硬件,在国内遭遇的是小米,而国际则会遭遇Google和苹果。

如我在我的微信订阅号4月2日的内容中所说:
当你接受小米的价格、小米的质量,当你认可了小米的品牌,你很快就会发现这样的事实:  
你在家里,客厅是小米电视,小米盒子通过小米高清线播放视频;然后你打开了小米净化器,站在小米体重秤上称了一下体重,又用小米血压计量了血压,接着你拿起小米平板连上小米路由器开始购物,小米手环按两下,完成了下单……  你会不会发现,小米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你家里和身上的各个位置了?

别着急,你穿着小米T恤背起米兔背包,你开车出门,习惯性的用小米数据线连上了小米车充,打开小米手机开始导航,渴了,随手拿起小米的杯子喝了口水,车载的小米音箱上开始播放音乐,车挺好,小米同城会的兄弟已经在等你了……
这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而生活方式是需要用各种设备去填的,而生活方式也是可以分享的。
苹果出个手表,预售第一天,12万的全卖完,这就是生活方式的强势之处。
从核心上说,智能硬件的未来是对生活中各个领域的强势渗透,从而带来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当一些人的生活方式一致的时候,就会形成新的社会关系。
而关系链,在国内,从来是腾讯最擅长的,只不过这一次,腾讯对关联链的使用,可能会从线上落实到线下。

但是,在国内,腾讯并不是最早在智能硬件发力的厂家,而智能硬件是否能够做到市场第一,并不直接关系腾讯的生死,所以,我持谨慎态度。
那么,为什么乐观呢?
很简单,因为智能硬件并不仅仅是个硬件。
让我们先看看目前的智能硬件存在什么问题?

  • 产品多样但各自独立,生态确立尚需时日
这个是不是很好理解?目前所有的设备都有一个中心,或许是手机终端,或许是PC终端,智能手表、血压计、计步器,等等,其数据都会传送到一个终端上,去展现、分析并获得结果。
但是这件事情到最后,会变成除了一个智能设备,你还需要另一个智能设备,你身上和家里有越多的设备,你就会对其中一个中心设备产生难以脱离的依赖性。
但是,由于每个厂家都会努力的推进自己的业务,而每个厂家都很难获得全业态的领先,因此,个人选择多个厂家产品,几乎是一个常态,譬如,我戴着咕咚的手环,而有人戴着小米的手环,同时可能我们还拥有一块苹果手表,这个时候,虽然通过iOS的健康应用,可以做统一的健康管理,但是,其他的数据,则依然需要各自独立的App来完成,用咕咚的,会有一个咕咚的App看睡眠情况,小米的,则也会用另一个小米的App来监测其他指标。
生态各自孤立而不完全打通,这是一个现状。

  • 缺乏内容与服务,资源整合尚需努力
接下来,就是内容的问题,血压计量出了血压之后,个体会收到什么样的建议?可能没有;监测了睡眠发现睡眠不好,能不能给个体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可能没有;今天走了1万步,明天2万步,后天3万步,如果为了强身健体的考量,可能需要一个完整的运动计划,现在智能硬件及其提供的App能不能做,可能也有点难。

  • 个体零散,个人使用动力不足
拿我来说,虽然戴着咕咚手环有段时间了,但我真正开始想要多走路发生在哪个节点呢?实际上是我接了微信的咕咚运动的服务之后,因为有个该死的排行榜,我不想每天都排在倒数位置,因为你懂的,总有人想要点赞,可是,如果你在朋友中,走的步数最少,可能别人的点赞就变得讽刺起来,而这,也是最简单的实例去证明智能硬件其实背后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单单是个设备这么简单。
如果我们同意,智能硬件领域现在还缺乏生态、缺乏内容、缺乏关系互动,那么我有足够的理由对腾讯介入智能硬件领域感到乐观。
腾讯有能力建立生态,有能力构建内容与服务,有能力通过关系链快速的推进生活方式。
这就是谨慎乐观看好的理由。
回到这件事情本身来说,36kr的报道隐隐透出3款设备:手表、VR、盒子,这三样中的两样属于客厅设备,一个属于随身设备,这三种设备,手表的使用频次是最高的,盒子次之,VR再次,如果单独看每一个设备,其实都有意思也都没意思,但如果合起来看,了解其背后是一个TOS的系统,那么可能我们就能明白一个道理:

腾讯通过利用系统底层打通厂商,通过关系链底层推进智能硬件设备的普及及在生活领域的深入,或许是一件成本不高,但可能收益极大的事。
如果这个推测属实,那么TOS不管是否是一款防御性的产品(面对现在各种互联网企业对线上线下的庞大布局),都有可能成为一个需要被防御的产品。

而这一点在微信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
那么,我就拭目以待,继续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看待此事,就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vatar
在线会员 7s4v 发表于 2023-2-19 10:57:44 | 显示全部楼层
蟹妖。作为TOS首批100名内测用户之一,扯两句。TOS还是个蛮好玩的系统,UI比较符合我的审美,而且明显看出来是个做「减法」的系统,很轻。
目前来说,绝大部分智能硬件都还处于自娱自乐阶段。诸如google眼镜啊、moto360啊看起来那么高大上,在实际生活,几乎还没什么影响力;反倒是那些看起来不高大上、功能比较简单单一的,比如手环啊、路由器啊什么的,其实活的都还不错。
所以其实,现阶段我倒不觉得非得大公司才能做好,小公司找准痛点,一样可以活的不错。各有各的活法。反正智能设备这块实在实在是太大了,专精一点反倒更容易一些。
当初有简单的就有高大上的,高大上的智能硬件,就不是手机遥控下或者监测下数据这么简单。在交互方面进行创新、采集到数据之后,对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很依赖芯片发展水平)、通过云服务(这得大公司才行)形成一个使用闭环才是未来。这方面,才是腾讯这个级别公司的强项。
腾讯这个思路倒是挺好的,先开发系统,然后以系统为依托做硬件。这样的好处是扩展性比较强,就好iPhone当初估计也没想到能有这么多五花八门的app吧;另一方面又可以保证交互的统一,我真是受够了一个东西一套交互这种事了,当然弊端就是开发成本比较高,见效慢。这恰恰也是市面上很多智能硬件的通病。开发者纷纷自立山头,生态系统不统一。用系统为依托打通生态,这是腾讯的目标,但是效果如何,就很有待观察了。
腾讯这次看起来大约就是手表+虚拟现实眼镜+游戏设备。手表可能算是目前比较成熟的可穿戴设备了,考虑到这个消息是发布在TOS微博里,看起来很可能是款搭载了TOS的智能手表;从apple watch一出来,各个app纷纷第一时间支持的劲儿来看,现在出手表倒也是个好时间,反正交互有苹果那套之后,照着一搬就行。智能系统结合手表本身的属性,可以做的事很多,时间管理、监测数据什么的,如果待机做好点,还是挺不错的。
其余两个就比较考验提供内容能力+社交了,这个倒是腾讯的强项,不过目前还没有比较成熟的产品出来,所以私以为可能更概念一些,加上腾讯本身没什么做硬件产品的经验,想想,还是蛮不确定的,谨慎看好、有待观察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vatar
在线会员 q6o5kQ 发表于 2023-2-19 10:5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全球正处于一个互联网思维+智能技术(或者更高精尖技术)深度改造传统硬件的起爆点,有见识的企业都不会错失了这波机会。腾讯有互联网基因、有钱、有人、有大平台,还是很看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vatar
在线会员 Z2A 发表于 2023-2-19 10:56:41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一家深圳智能硬件公司的负责人,感觉很想在这个话题下说点东西。
看到这个木乃伊一般的问题(其实是两年前的新闻),至少在变化这么快科技圈看来,确实有点老,也不知道还有没有人在关注这个问题。
文章有点长、有点杂,按照知乎惯例,先说下个人的看法和预测:
1、腾讯进军硬件行业,在它自己看来和分析,是必须要的;
2、腾讯在硬件行业的切入,多是以投资、收购方式为主;
3、腾讯布局 TOS+智能硬件开发平台战略 ,未必能达到它的目的。
---------------------------------------------------分割线<正文>------------------------------------------------
两年后再来看这个问题,在2015年的时间点来看,在当时的互联网圈子里面,是十分经典的提问。
作为一名合格的知友,回答问题前,重新回到问题本身,先来看下完整的关于腾讯TOS的新闻消息。

如何对待腾讯进军智能硬件行业?
腾讯发布“TOS+”智能硬件开放平台_科技_腾讯网
因为大家感觉腾讯要正式告知天下它要进军智能硬件了,有钱烧、十分强势,而且是恰到好时机的在2015年要进入互联网和物联网领域,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
而且之前又经过了QQ、微信等几亿用户使用平台的积累。所以在大家看来,腾讯去做这个事情,TOS应该是有更大的可能性,应该会是做得不错的,一片看好。后面两年时间来复盘,而是逐渐趋于平淡了。
腾讯至少推出过这?13?款硬件,你听说过几个?-搜狐科技 腾讯发布首款硬件 miniStation,却不是它自己做的
如何对待腾讯进军智能硬件行业?

腾讯当时做的TOS有几个平台:
一个是手机平台,手机平台的话其实百度也做了;阿里也做了,阿里是号称相当于有一亿用户,但是主流市场是不认可阿里的系统。在手机ROM上来说,腾讯从做的效果和投入来说,并没有做太大的投入,算是试水。在手机上,四个平台每个平台都是有不同的点。腾讯在手机上只是试一下,那么成功的可能性就会不会很巨大。
腾讯当时押注比较多的是一些新的硬件平台,比如说手表平台、VR平台。
VR经过两年时间的发展,证明在现阶段VR的技术壁垒还是很强大,一时半会没法突破,暂时到达不了普通消费者的使用阶段。智能手表,同VR来说区别很大,VR普遍认为是极其实用的,主要是因为技术上的壁垒;智能手表主要是使用价值的定位。
经过两年的发展,智能手表在使用价值上大家都保持一个怀疑态度,比如说它究竟具有什么价值。所以腾讯在智能手表和VR上做,最大的问题是投入并不是很大,就从外部能获取到的资料显示;第二个就是这两个产品的行业都没有发展起来,这个就是行业氛围因素。内在因素就是智能手表和VR的操作系统要做起来,必须是一个标准化的东西。智能手表和VR目前并不是一个标准化的硬件。VR有各种平台去做。综合这几个因素,腾讯这两年在智能硬件上面算是失败的。
腾讯为什么不做智能硬件?
智能硬件,所有的行业都认为,未来的流量入口在硬件上面是十分重要的还有一个观点就是未来能够打败微信的,只有在新的硬件平台上,而不是现有的移动端。所以腾讯肯定是必须要硬件上有所把控入口的。后面肯定是要参与硬件,不一定是直接做硬件,可能就是与别人合作。
腾讯做硬件生意,怎么每次都挑了这样的合作伙伴?-搜狐根据公开信息统计的这 26 家合作公司中,除了智能电视领域,其他公司在自己所在的市场都排不到前五名,即便是华为。IDC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手环卖得最好的中国公司还是小米。而华为不在这个只列销量前五名的表格里。智能电视看起来是个例外。在中国卖得不错的创维、酷开、TCL都愿意和腾讯合作。但实际上,如今试图靠服务赚钱的智能电视行业,早已被几家互联网公司抢走了风头,比如乐视和小米。主要提供社交平台和视频内容的腾讯,想找的是一个可控的硬件外壳。为此,腾讯还建立了一套系统,从微信物联平台、QQ 物联平台、TOS智能硬件开放平台到众创空间孵化器。腾讯为这些公司提供电商渠道(京东)和营销平台(QQ、微信)时,也要分享用户使用硬件产生的数据。而对于大多数硬件公司而言,最后真正帮自己赚钱的正是这部分数据。显然,大公司很难接受这样的合作条件。而你也不大可能为一个听都没听过的品牌下订单。对于腾讯来说,要紧的是先把事情做起来,话语权相对较弱的小公司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对于腾讯来说,最大的风险在于,国内类似华为、小米这样的公司做硬件达到了苹果级别的体量,占据全球一般的市场,那么这样的硬件商就会在硬件操作系统上形成一个技术闭环,形成了垄断。
比如说小米在自己的硬件上限制微信,自己再去做一个米聊软件,对于小米来说技术和用户都不是大问题,也会有很多的用户,因为有硬件产品的使用量。
比如说在VR上面,在更依赖于智能硬件的平台上,比如说社交这块,如果有占据市场50% 的硬件公司,那么完全可以形成一个壁垒。对腾讯来说就是很大的风险。腾讯最大的优势在于关系链。但在新的硬件平台上面,有可能会形成不了关系链。在新的硬件上,社交关注的,不一定是熟人间的社交,新的平台上可能会形成一个社交关系链。如果这样的公司形成垄断,那么腾讯就没有机会了。从必要性来说,肯定是必须要进入的。
目前新的硬件平台,最认可、最大的还是VR、AR,穿戴都认为是一小部分,比如说智能手表、智能耳机,最大的肯定还是视觉VR眼镜上。

如何对待腾讯进军智能硬件行业?
腾讯正式宣布进军VR领域!预计2017年迎来大爆发_业界动态_游迅网 BAT布局VR,腾讯患上焦虑症?
如何对待腾讯进军智能硬件行业?

所以腾讯进入TOS,在它自己的考量认为肯定是必须进入的,而且腾讯原本是没有做硬件的基因;第二:硬件平台目前并没有到达一个成熟点。所以未来腾讯应该更多的是以投资、收购方式进入硬件行业。
腾讯在2015年宣布要做TOS,在这之前做了QQ物联,然后做了微信的开放战略。TOS是更底层的操作系统,QQ物联和微信开放战略更多是业务层面,是物联网的数据平台。(我们公司也多次和腾讯有过或多或少的接触,比如当时QQ的物联,以及后面的微信运动等等)

如何对待腾讯进军智能硬件行业?

如何对待腾讯进军智能硬件行业?

物联网,所有物品的联网趋势,腾讯肯定是想做平台级。京东目前算是暂时放弃了物联网的布局(京东物联),这两年都已经没有什么动静,前面两年炒得还是很热。
京东全面进军智能硬件 提供物联网、大数据等五大技术支持 京东来点来袭,物联网改造电商大幕拉开-搜狐科技
国内可能切入进入物联网的,就是阿里巴巴了;国外的话有苹果、Google、亚马逊这三家。腾讯在QQ物联、微信上进展并不算大。
在硬件这个市场,要成为平台级别,必须要形成垄断。阿里巴巴则是具有这个趋势。阿里巴巴部署的“阿里智能”、“阿里健康”,是打算从新的硬件上入口。
小米、京东做了一年智能硬件后,阿里终于醒悟了_网易科技 明争暗斗 京东阿里智能家居大战一触即发
移动互联网是基于手机来实现的,所以在新的平台上面,现有的模式将会有很大的变化。从硬件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将会有更多的主动权。
对于已经搭载了TOS的硬件,比如说inwatch(据说已经倒闭,也可能是谣传,暂且不表),主要是使用在手机上,收到的反馈多是说太简单、不好用。手表上来说,目前有TOS的量产没听说过,VR上有TOS的更没有看到。在山寨市场有的一体机销售,TOS也没有看到有应用。

如何对待腾讯进军智能硬件行业?
-----------------------------------------分割<说点与之相关的>------------------------------------------
继续补充,如果说能够做类似TOS的公司,百度、360是没有什么不可能性。TOS的操作系统是与硬件相关,讨论操作系列,就要看硬件载体。
手表市场目前并不算景气,而且大家对手表能否成为新的硬件平台也持有一定的怀疑态度。就是看看VR、AR层级,所有人都认为VR会成为下一个类似手机这样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来做操作系统,最有可能是的Google。微软自己肯定也是希望能做出这样的操作系统,但是从微软在移动端操作系统的表现来看,现在还未知到底会是Google还是微软、苹果会先做出来操作系统,拭目以待。
平台的变化,玩法都是刷新。从PC迁移到移动端,微软却是一再掉队,失去行业位置;而Google却是一战成名,走到前面。
传统的产业中,个人比较看好美的可能会切入这个领域。因为美的在开始低调布局,具备了家庭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的高支点。
未来做机器人的厂家,一种是新晋的独角兽创业公司;还有一种就是具备大规模电器生产能力的厂家。美的的转型太快了,从两年左右开始准备,是从大电器、家用电器转型到物联网。
除了传统行业中可能进入类似TOS领域的公司,还有就是小米公司。小米公司的硬件壁垒还没有发挥出它的威力。等到小米的线下一千家店开起来,买回去的小米硬件会普遍用上一年、半年时间,那么,小米品牌形成的护城墙就很强悍了,接下来购买的其他配套产品都会是小米的优先。
再往下走,智能家居公司中,小米是最大可能性去做类似TOS这样的操作系统。
腾讯当时提出的“万物互联”,其实说的就是物联网。正如整个行业普遍认为的那样,互联网的下一个时代就是物联网。
理解手机平台,就是把人的视角、听觉、语音连接起来。在未来,所有看到的物品可以直接联网,不需要一个中转系统,直接在云端就可以处理好设置、控制、数据。物联网时代也是需要平台和规则。
所谓平台,就是一个规则的制定者,让不同的玩家统一按照一个规则来进行下去。
直接联网,数据之间的通话,需要“翻译”,必须要有一个中间转换。至于说协议标准,物联网后期也会有个统一的标准。
-------------------------------------------分割线<说点操作系统的>-----------------------------------------
做操作系统的难度太大,国内这么多年都没有出来一个公司做出成功的操作系统。
Windows是微软的,IOS是苹果的,安卓的是Google的。国内有点时间搞过Linuxs,后面就做不去。安卓系统火起来之前,国内大多用的是诺基亚的塞班系统。
苹果推出触摸屏时,刚开始流行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 CE,微软推的手机系统。
后面Google推出安卓系统时,一下子就火了,除苹果机外,整个行业都开始做安卓系统。
----------------------------------------------分割线<说点别的>-----------------------------------------------
互联网圈子的人,普遍瞧不上做硬件的,认为随便找个深圳工厂就可以做起来了。两年之后,大家发现腾讯没做起来,阿里号称花费一个亿也没有做起来。也算是刷新了大家对硬件的看法——硬件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至于百度为什么在移动平台上没有火起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移动平台下的流量或者信息是一个个孤岛,百度在PC平台上的爬虫式技术爬不到,一个APP一个APP没法爬,随后在移动时代就一下子掉队了。用这个道理来解释操作系统和硬件的关系也是类似的,硬件就是一个个孤岛,一个厂家做的,不全是普标的。高度成熟的手机平台,已经让Google和苹果统一了,小米、华为要形成孤岛就是很困难的。
新的硬件平台,做硬件的公司如果比较强势和强大的话,比如说当年的HTC、索尼、奥克斯等,那么就会形成孤岛,腾讯可能就没法占据社交。新的平台没有形成标准时,厂家的话语权就十分强大,自然会有新的东西,完全拿以前的玩法来套,不一定行得通。
手机行业出现的几个操作系统:塞班——Windows CE(C端感知不多)——黑莓自己的系统——苹果IOS、Google安卓——Windows phone。
Windows CE在手机上界面极其丑而且不友好,算是Windows系统在手机上的缩小版。Google出来的安卓就一下子攻城略地,消灭掉了Windows CE。
Google很多很好的东西在国内没有大肆流行,最主要就是在国内受到多重限制。至于说Google的安卓系统为什么会一下子就火了,这点确实令人惊奇。可能是开放性很强,界面友好,使用简单。
而在安卓出来时,国内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操作系统。在当时国内的环境中,做东西必须要有钱赚才会有人做;不像现在能融资有资源能做长期的开发。而Google当时是挣到钱了,据说投了200人的团队是做安卓开发,而且是免费使用的。而在国内,是不会有这样的环境,花钱做出来让别人免费使用。
而现在国内的环境和时机点,比以前要好多了,大公司有意识、有资源开始去做这样的事情。
做硬件的操作系统,也许有一些一厢情愿,可能最后也没有什么系统,不需要通过平台去操作,散落在各地的硬件/物联网自己干自己的事情,最后汇集一下就行了。不管是物联网还是互联网,最终操作控制使用的主体是人,归宿的组织/人对硬件拥有绝对的控制,硬件可开可关、可数据处理、可自行选择协议、格式。数据未来有没有平台,不一定是定数。新形态的硬件,可能像手机一样,成为一个国家通用标准,比起一个个孤岛,会发展得更加快捷。
企业一厢情愿想做一个非常非常大的事情,说不准最后国家跳出来说这个我来干。
-------------------------------------------------分割线<尾声>----------------------------------------------
最后个人看法结论就是文章的开头部分。作为穿戴行业的硬件厂商,依旧希望能腾讯能在硬件行业能有让人耳目一新、为之一振的成果,从而加速带动整个行业的大发展,让大众能更加快捷和便捷的享受到智能硬件带来的优质体验。

如果对这方面点赞或者关注人数超过20,我会继续回答更新内容。如果你有更多的想法,也欢迎在评论区交流,我看到会回复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vatar
在线会员 2I7hqC 发表于 2023-2-19 10:5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懒,文章写得少了。找的借口是忙于研发新产品。
昨日午间到现在上飞机,可谓惊魂24小时,具体细节不谈,大概是因为绿码失而复得的过程。一惊一乍过后,现在躲在椅背上的我,早已飞上三万里高空。整理思绪,这几日承贵人指路,高人指点,收获不小。也藉此机会,反思下自己的产品价值观。
听毛老师说,人生意义在于“补天”!彩,我称其高屋建瓴。
之前我们的读书会总有讨论这些话题,但说得不够真实具体,有点虚。毛老师说,补天,对每个人都不同,天可大可小,能力大就补大一点,能力小,也可以尽自己的一份力去补“天”。我觉得,“补天”就是“反卷”。
毛老师向一位记者吹嘘我的过往工作——他不做别人一样的东西,从全球最早的双网双待、普京总统代言的双面屏手机、腾讯阅文可以打电话的阅读器,到现在做云耳机,在市面上,都独树一帜。我笑称,不知道是先驱或先烈。总之,但还是要干差异化,尽人事,得失成败听天由命。天时、地利、人和、神助都有关系吧。
分析产品市场,方法千百种,大多数是事后诸葛亮的总结陈述。在一个产品得到销量的检验之前,谁也不能拍着胸脯说一定成。多数情况反而是,没有人反对的事情一定不要干,或者说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因为世界是“卷”的。
读书破万“卷”,不想做卷王,就要读点毛选,要认知世界,要看正面矛盾和反面矛盾。在我党成立到发展壮大的一百年里面,最关键的,也就是矛盾论和实践论所总结的规律。我们也要学习借鉴。
不人云亦云,要追本溯源,这个源,包括基本的公理,处事的哲学,人类的本性。从为人处世的本性,和万物基本公理出发。人永远希望自己得到更好的服务,这是第一性原理。咱们做企业做市场做产品,也是为人民服务,利他。提供大家所还没有享受过的新的体验,更好更方便的服务。
于我们的这点微薄之力,为什么从手机到耳机?
手机,让我们如此方便些,方便到我们离不开它,都快成为我们的身体器官了。过去20年,主要矛盾是手机如何让我们越来越好,这个中国企业干得很漂亮。我也曾是一枚手机老兵,也曾自豪于此,现在还有不少兄弟在继续这份光荣的事业。
但当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也许就是现在,手机的普及,开始出现更多新的问题,比如商业化导致的手机沉迷、出门玩手机导致的低头族和安全问题、长期看手机导致的眼痛手痛脖子痛等等。
硬币有正面就有反面。山峰有多高,山谷就有多深。这些新问题,就是我们“补天”的机会。
爱因斯坦说:“你无法在制造问题的同一思维层次上解决这个问题。”
手机操作,本质在于屏幕图形化的交互,不是自然语音,是反人性的,自然带来上述许多问题。初期大家愿意为了获得便利而承受一些损害。时间长了,人认为这些便利是理所当然的时候,就会思考新的更好的无害的方式来获取服务。屏幕交互带来的问题,不可能通过另一种屏幕交互方法来解决,在当前可行的技术中,自然语言交互是解决问题的不二之选
这就是我们获取服务的底层逻辑。有一些类型的互联网会逐步转向物联网,是大势所趋。
像谷歌、亚马逊,微软、百度、科大讯飞等大公司早已开创了很多的技术算法、平台和应用,让我们可以踩在他们巨人的肩膀上做点新的小小创新。
耳机从一个配件,会不会转变为一个独立产品?
通过语音,可以解决我们上网服务的问题。通过耳机语音交互来获取服务,逐步会成熟,成为元宇宙中声音部分的应用的组成部分。这些技术的成熟应用和普及,可能是两三年,也可能是五年,但肯定是由浅及深的过程,由细分到广泛的过程。这过程或出现杀手级应用,尽管还不知道是什么,我们看到很多客户已经在积极的探索。
从苹果的Siri、亚马逊的Echo、中国OV华米手机语音助手、小度和天猫精灵音箱,还有各式各样的语音助手,也包括了我们Eoy云耳机这样的新东西。用户习惯还没有完全养成,很多内容和服务也还没有按照语音方式进行定制,就像手机也需要服务商通过APP进行适配屏幕的界面进行定制开发一样。这需要时间。
当然,现在也已经有一些不错的语音交互应用体验,像日程笔记翻译这些应用在亚马逊AI生态中是非常受用户欢迎到。但对比真实世界,声音智能化占比还非常小。智能音箱虽然卖出去了(中国市场这类产品销量已经过亿),却不少在家里吃灰。
填补声音智能化产品市场的空白。
针对商务精英、老人、学生、视力不好的人群、政企集群等领域,有着很多有趣的问题。这是一条难且可达的道路,这需要时间,结硬寨打死仗。欢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探讨你想要的解决方案。
写文章,在于表达观点,寻求知己。以后尽量文章少写技术,多聊聊想法。我写东西,其实就是有感而发,欢迎笔友同行批评探讨。大家别当广告就好。

如何对待腾讯进军智能硬件行业?

可插手机卡,独立上网打电话的Eoy云耳机方案。图为3D打印的工程样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更多+
用专业创造成效
400-778-7781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意见反馈:server@mailiao.group
紧急联系:181-67184787
ftqrcode

扫一扫关注我们

Powered by 职贝云数A新零售门户 X3.5© 2004-2025 职贝云数 Inc.( 蜀ICP备202410472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