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贝云数AI新零售门户
标题:
4个月从神坛跌落,Manus的结局预示了通用Agent的天花板
[打印本页]
作者:
U4MxpqoQqf
时间:
2025-7-9 22:08
标题:
4个月从神坛跌落,Manus的结局预示了通用Agent的天花板
4个月,从万众等待到N+3裁员,Manus的暴起暴落或许是AI Agent泡沫分裂的第一声巨响。
来简单复盘下这段速生速死的途径:
3月,Manus以“约请制”上线,宣传极其惊人,不少人花几千甚至上万买约请码;
5月,开放注册时,热度已大跌,被扣子空间、flowith等后起者抢走大量用户;
6月,总部宣布搬迁至新加坡;
昨天,爆出国内大规模裁员、核心团队外迁,场面已相当明白。
要知道,Manus可不是野路子产品:
✅ 拿了 Benchmark 领投的 7500万美元B轮,估值一度达到 5亿美元;
✅ 一度带动了国内 Agent 概念的普及,引爆 MCP 等技术道路;
✅ 可它最后却成为第一个暴雷的“明星选手”。
作为一个真实运用过 Manus 的用户,我的体感总结如下:
通用 Agent 为何玩不下去?
处理不了真正的商业成绩
通用 Agent 缺乏明晰的 B端价值支撑,本质还是个“AI玩具”。
产品节拍太慢
注册放开前,竞争对手扣子空间忽然插刀;之后大厂出手,用户迅速被稀释。
体验远不如宣传
做 PPT 都磕磕绊绊;用来做写作辅助,连大纲和样章质量都掉链子。
通用 Agent 并非搜索引擎替代
做调研甚至不如秘塔、Perplexity、AI+搜索类产品靠谱。
重规划、轻才能
Manus Agent最大的成绩是:强调流程和自动化链路,但执行靠的是大模型才能,而大模型并不擅长结构化写作、复杂推理——于是整个Agent链路就塌了。
AI工具本就难“一刀切”
越用AI越知道,没有人指望一个工具帮你做完一切事。
真正值得关注的,是“垂直 Agent + 工作流”组合:
越来越多的 AI 产品不再追求“万能Agent”,而是:
只做某个场景的“智能助手”
背后有一套义务拆解+自动执行的波动链路
比如:
天工——专注办公场景,打磨文档写作、报表自动化
VOC 场景智能体、客服知识库Agent、AI客服bot
短剧二创Agent(破局团队等已投入)
这类垂直智能体有一个共性:结果明白、流程可控、能落地。
总结一句话:
通用 Agent 的愿景太大,实践落地太浅;
垂直 Agent+自动化链路,才是真正的「消费力工具」。
Manus不是失败,它是一次昂贵但有价值的试错。
它的沉没,是整个AI Agent行业退化的“成人礼”。
下一阶段的AI,不是「一人一个万能体」,
而是「一事一Agent,百业百智能」。
欢迎光临 职贝云数AI新零售门户 (https://www.taojin168.com/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